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宋人如何打造文旅IP

康运东    2024-07-10 13:31:19    中国文化报

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文旅IP,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是当下各地树立形象、提升经济的重要抓手。早在千年以前的宋代,人们也有这样的意识并取得了成功。

北宋开国后,施行重文轻武,读书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可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读书人的富贵也带来文化的昌盛。除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书画艺术,宋代的风景名胜亦令人称道,如今依然富有魅力。比如大文豪苏东坡写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杭州西湖闻名遐迩;北宋西京洛阳的园林也名噪一时,当时有数百处园林,李格非(李清照之父)的名篇《洛阳名园记》就记载了19处。

与杭州、洛阳优越的自然人文禀赋不同,河南许昌本是个不临海、不靠山的平原城市,但经过一位“大咖”推动,将一个普通的人工湖打造成了当时著名的景观。而且这个景观留存千年,至今游人如织,可谓古代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文旅IP的典范了。

这个人工湖就是许昌(时称许州)西湖,操盘的“大咖”名叫韩维。今天,除了许昌人和文史爱好者,知道韩维的恐怕不多,但在宋代,韩维及其家族的名号可谓如雷贯耳。韩维所属的桐木韩氏被称为“门族之盛,为天下冠”,两百年间,簪缨累代(出过四个宰相),对宋代的政治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桐木韩氏起家于韩亿。韩亿出身贫寒,苦读考中进士。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更为难得的是教子有方,八个儿子,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一个比一个厉害,被称为“韩氏八凤”。“八凤”中的老五韩维(1017—1098)与许昌渊源最深,不但出生于许昌,还先后四次在许昌主政。

许昌西湖形成于唐朝。当时镇守许州的军政首领曲环挖土筑城,引清潩河之水注入,取土后的洼地形成人工湖,因湖在城西,故名西湖。韩维之前,许昌西湖就小有名气。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就写过一首赞美许昌西湖的古诗《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其中有“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的优美诗句。

宋仁宗皇祐年间,许州知州宋庠疏浚西湖,凿开湖中横堤,使湖面东西相通,颇有江湖广阔之状,宋庠还作了两首七律《重展西湖》,其中一首说道:“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大约20年后,韩维回到许州做知州。对他来说,建设好家乡责无旁贷。当然,朝廷的考绩和百姓的口碑也很重要。那么,韩维是怎么通过“文旅融合”,把一个小众景点打造成千年品牌的呢?

首先是借助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推介。韩维先在湖中建了个湖心岛,岛上筑亭,取宋庠诗句“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之意,名为展江亭。宋庠是大宋“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诗文俱佳、著述颇丰,且历任谏议大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朝廷军政大权,受人敬仰,用宋庠在许州主政时的诗句作湖中亭名,是效果极佳的广告。今天的许昌西湖公园内,还有当代重修的展江亭。

其次是制造话题,吸引世人关注。亭子建好后,韩维在亭中备下酒席,让手下人站在入口处,看见读书人经过就邀请入席,满九人开席,饮酒作诗,日落方散。于是,一篇篇充满创意的诗文就在觥筹交错中诞生了,并成了赞美许州西湖风光的软广告。虽然不见得每篇都是佳作,但传颂的诗词文章多了,许州的美名美景也不胫而走。

第三是礼贤下士,巧借品牌代言人。洛阳的“二程”兄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开山立派的一代儒学宗师。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因程颢与朝中权臣不睦,被罢免扶沟知县,弟弟程颐也跟随程颢一起。程氏清贫,无以安家,韩维便邀请程颢来到许昌,在西湖边筑室讲学,并经常给予资助,既解决了二人的饭票问题,又为许昌学子请到“学术大咖”,无形中还提高了西湖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三得”。

当时有个考中进士的福建学子杨时,称病不就朝廷授予的官职,到许昌拜师程颢。杨时在许昌学习时,也写过两首七律《颍昌西湖泛舟》,其中一首写道:“扁舟乘兴漫追寻,路转河回入柳阴。拂面落花春事尽,避人幽鸟野情深。惭无健思供吟笔,赖有寒光映客心。日暮倚风归棹急,一钩新月挂瑶岑。”

后来杨时又追随程颐到洛阳学习,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杨时得“二程”真传,也著书立说、开馆授徒,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程氏正宗”,他的三传弟子朱熹更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这样看来,许昌西湖是理学在中华大地传播中的重要一环。

讲学之余,韩维常邀程氏兄弟泛舟西湖,程颢也作了一首七律《西湖》:“潩水桥边鸭子陂,楼台只在郡城西。烟波乍见心先快,岛屿将寻路欲迷。尽日无风横舴艋,有时经雨饮虹霓。如何咫尺尘埃地,能使游人意不齐。”

湖畔讲学,游湖作诗,“二程”无意中成为许州西湖的品牌代言人。程颢去世之后,程颐还写信给韩维,请求他为兄长撰写墓志铭,足见其对韩维的感念之情和评价之高。这个品牌代言人,程氏兄弟当得可谓心甘情愿。

第四是与“顶流”唱和,为景区赋能。韩维交游广泛,早在家乡许州隐居期间,就与任职许州的晏殊唱和同游,流传下来的有《和晏相公西湖》《晏相公湖上泛舟赋》,描述了西湖夏冬两季的风光。晏殊是宋词大家,堪称时代“顶流”。他做过宋仁宗的老师,曾任宰相兼任枢密使,手握军政大权,举荐过范仲淹、王安石、韩琦、欧阳修等一众名家。两人的唱和之作,自然可以引导时风。

著名诗人梅尧臣在许州任属官时,韩维也常邀其同游西湖,多有诗文唱和,也为许州西湖传名。梅尧臣有一首《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诗曰:“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韩维还有一首与北宋名臣、史学家范镇的唱和词作《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也提到西湖:“归雁低空,游蜂趁暖。凭高目向西云断。具茨山外夕阳多,展江亭下春波满……”

通过上述举措,韩维将家门口的一片水洼推到了天下文人俱知的地位。范镇就曾写信邀请被贬黄州的苏轼来许州,虽没等到苏轼,但苏轼的弟弟苏辙晚年定居许昌,后来还搬到西湖边上住,苏轼的儿子苏过也投奔叔父,到西湖边筑室居住。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特色非遗,讲述小城故事
下一篇:用好红色资源 汲取奋进力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