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展示着一张特殊的借据。这张借据由中央红军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写给汝城县延寿乡村民胡四德,上面工整写着“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105担,生猪3头,重量503斤,鸡12只,重量42斤。此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具借人叶祖令,时间公元1934年冬”字样。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延寿,当地瑶民因不了解这支队伍,急忙赶着自家的鸡鸭牛羊,扛着仅有的粮食,向偏僻无人的山谷逃去。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军在胡氏宗祠和学校旁边搭建草棚,严令战士不能在农户家借宿,不拿农户的一钱一物。瑶民慢慢了解了红军部队,陆续回到家里。后来,得知红军缺粮,胡四德发动村民捐出了整个村子差不多一年的口粮。
1996年春,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在拆除自家老灶时,从墙洞中发现了一个被层层土纸包裹的锈迹斑斑的铁盒,在铁盒中发现了这张借据。次年,汝城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举行了借据兑现仪式,向胡运海归还1.5万元人民币,兑现了叶祖令的承诺。随后,当时并不富裕的胡运海将1万元捐献给村里新建小学。
一张借据,一借一还,一兑一捐,彰显了党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它深刻地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而强大的人民根基正是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红色密码。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