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杨倩:守护好纪念馆这片红色阵地

葛 鑫    2024-07-02 12:46:49    中国文化报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我是讲解员杨倩,很荣幸为大家讲解……”今年“七一”前后,位于辽宁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馆内接待量直线上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在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后,成为辽宁超高人气的“红色地标”。

作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杨倩已从事讲解工作15年,她不仅见证了这里初创时期的艰辛探索,更亲历新时代纪念馆蓬勃向上的高质量发展。从扎根一线、反复实践的“小学生”,到心系馆建、编织经纬的“当家人”,杨倩始终如一,尽职尽责宣讲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2022年8月16日,正在锦州视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直到今天,杨倩还清晰记得总书记当时的殷殷嘱托:“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锦州作为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至今分布着众多辽沈战役的遗址遗迹。近年来,来到锦州参观“打卡”的热度持续升温,杨倩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也见证红色文化“圈粉”更多新一代年轻人。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针对年轻观众群体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先后推出了“红色血脉 薪火相传”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行读辽沈红 厚植爱国情”研学活动以及“辽沈趣课堂”“红色日历”等一系列深受好评的社教活动,充分发挥了该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同时,杨倩所在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团队自编自导自演,尝试开发情景剧式红色思政党课。除了日常讲解外,杨倩与团队成员一起带着精心排演的党课,在田间地头、在厂房机器旁、在军营大院里、在学校操场表演……多年来,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团队先后走进机关、学校、社区等百余家单位,宣讲革命烈士事迹。一名“00后”解放军战士看完后感慨:“没想到党史教育还能这么讲,生动传神的表演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不觉沉浸其中。”

辽沈战役纪念馆还成立了红色遗址遗迹调查信息采集小组,对锦州地区红色遗址遗迹进行全方位普查。截至目前,小组已完成锦州地区近100处红色遗址遗迹的实地调研和信息采集工作,撰写信息采集报告2万余字,为推进红色资源立法提供了重要依据。2023年,《锦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审议通过,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平日工作中的杨倩,不仅讲好红色遗址遗迹,还在讲解过程中呼吁大家共同守护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纪念馆这片红色阵地,做好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和红色故事的讲述者,让更多人深刻感受党的伟大和英烈们的英勇无畏,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杨倩说。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非遗有活力 古寨有魅力
下一篇:李元小川:让洪湖故事传千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