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2024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青年论坛开幕

青春长城文化工程团队受邀发言

记者 张若涵    2024-06-08 09:00:00    人民周刊网

6月7日下午,2024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青年论坛在延庆区开幕。作为2024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论坛汇聚了多位长城文化学者、爱好者、传播者、践行者及传承人,共同探讨新时代下长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论坛以“遇见古老 共话未来——为长城文化保护传承注入青春力量”为主题,聚焦青年一代在长城文化保护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论坛汇集了一批青年专家学者,包括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哲、首都师范大学文化和遗产专业负责人王铭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代表、长城文化研究课题组成员、高校师生等共50余人,共同为长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献计献策。

现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土空间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杨,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助理、艺术设计系副主任董瑀强和青春长城文化工程办公室执行主任唐加祖、副主任刘振建受邀发言。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张杨围绕青春和长城的关系进行讨论。他表示,青年人要主动拥抱长城文化,肩负起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长城文化的使命。发言中,张杨呼吁各方共同搭建长城文化平台,帮助更多青年人为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长城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董瑀强认为,青春长城是一个好的载体,青春长城的新媒体手段也是一个好的工具。他表示,希望通过智慧文旅的文化转移方式等方式方法促进青年对于长城的保护行为,最终让青年产生对长城和长城保护的认同感,让长城文化、长城保护真正深入人心。

唐加祖在发言中说,青春长城符号跨越时间和空间,不断适应时代的变迁。“通过青春长城,我们可以让世界看到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到新的活力和方向,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如何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他认为,青春长城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人类精神的新面貌,不仅继承了传统,还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成为了连接现在、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添加新的生命和新文化基因。

刘振建表示,青年人正沿着先辈们的脚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打开”长城文化,创造属于今天的“长城”。我们要用青春丈量长城、用活力点燃长城、用时代歌颂长城,做新时代的长城人,让古老的长城焕发青春的活力。

据了解,青春长城文化工程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将长城文化持续发扬光大,帮助长城沿线城市建立以长城文化为核⼼载体的系列IP品牌、项目运营方案和组合型产品,以大学生群体作为青春长城的代言人,通过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带动流量,弘扬长城精神、满足新兴消费。该工程聚焦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转化、长城文化主题展览、沉浸式演出、文创产品开发等,借助数字技术讲好长城故事、打造业态场景,服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长》研讨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