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着洛阳铲,轻轻地刮土切土,一手使用毛刷,小心翼翼地刷掉文物上的浮土……在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体验区,游客们过了一把考古瘾。近来,亲历古迹、进入考古发掘现场、到考古工地去看看,渐成文旅新趋势。《2023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报告》显示,全国55家公园2023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6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从高冷走向大众,考古正在褪去神秘面纱,进入更多人的生活。
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到博物馆去看收藏好的文物,进而对这些文物的“出生地”“母体”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烈,“考古工地打卡热”随之兴起。
消费需求迭代升级,人们对参观考古工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促成了消费供给的优化。越来越多的考古工地对外开放。比如有的遗址有考古工地体验区,游客们能过一把考古瘾;有的遗址边发掘、边保护、边建设、边展示,实现与公众共享考古成果;有的考古遗址设有科普、参观、体验等环节,还有招揽观众打卡的摊位、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创产品……
“考古工地打卡热”,是考古工地与游客“双向奔赴”的结果。以往,基于文物安全等因素考虑,发掘中的考古遗址往往“门禁森严”,很少对外开放。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工地对外开放,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好奇心、探索欲,能让游客和考古队一起“寻宝”,深度感受文物考古的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历史文化遗存真实的“脉动”,这样能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也能借此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还拓展了文化旅游的空间边界,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
不过,考古工地对外开放,要始终把考古放在第一位,不能对文物保护、考古工作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要守好文物保护底线,还要兼顾游客的旅游体验,这考验着相关方面的管理能力与责任担当。(戴先任)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