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走进琼台书院—感受海南三百年文脉传承

刘湘洪     2024-05-31 11:29:05    学习时报

琼台书院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距今已有319年的历史。300多年来,琼台弦歌不辍,从创办至今仍保留着讲学、藏书的传统。琼台师范学院也是我国极少有的仍以古代书院命名、在原地办学的高校。书院历经漫漫历史沧桑,是清代以来海南的文教高地,是琼崖革命思想的摇篮,开海南师范教育之先河,积淀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是海南历史文化的亮丽名片。
  开山创办:开启民智,丕振文风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廷钦命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抵琼履职。他对丘濬、海瑞两公的气节文章无限景仰。为了传承丘海之志,勤宣德教、扶植士气,焦映汉捐献俸禄600两,创建府立琼台书院。书院创建后,延名宿为师,聚阖郡生童。翰林院编修吴典、一代循吏云茂琦等先后主讲书院,尤其是海南唯一的探花张岳崧主讲琼台书院,引领了书院学术和教育的发展。琼台书院以严谨治学著称,创办之时就订立条规,乾隆年间掌教吴光昇增补“日有程、月有试、旬有大小两课”的教规,道光二十年云茂琦又订《学规五则》,从学业和修身上对生徒严格要求。流传海内外的《搜书院》故事就发生在琼台书院,其不畏强权、争取自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金榜题名曾向吾门求鼎笔,蟾宫折桂须从此处借天梯。”从1705年至1902年近200年时间里,琼台书院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共培养出进士20多人,举人百余人,教化生徒一万多人,成为海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官办学府。
  改制新学:无负海山,敢为琼先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琼州知府刘尚伦施行新政,将琼台书院改为琼州府中学堂,琼台进入办新学的历史阶段。1912年后,琼台改称琼崖中学。琼台成为琼崖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琼崖策源地、琼崖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海南最早的活动基地和孕育琼崖革命早期领导人的沃土。1919年琼崖中学成为海南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地方。1920年8月,广东教育委员会将琼崖中学改为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六师学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立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琼台从此成为琼崖革命和红色文化的热土,成为琼崖革命思想摇篮和策源地。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的13位中共琼崖地委委员中有9位是琼台师生,组织会议的特派员杨善集和提供会议召开地的邱秉衡也是琼台学子。琼崖革命早期主要领导人徐成章、杨善集、王文明、冯平,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王海萍,开国上将周士第,海南参加红军长征唯一女性谢飞等都是琼台优秀学子。在革命时期,琼台发挥了“革命思想孵化器”“马克思主义播种机”“红色人才大学校”及“组织动员策源地”等重要作用,为党组织在琼崖的建立和海南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严酷的战争环境中,琼台师生仍然坚守教育,书香不绝、文脉不断。其中,不少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经广东省政府同意,设在信宜县的琼崖中学粤北分校由琼崖师范接管,在府城丁字街原址接续办学。解放战争开始后,在琼崖党组织的领导下,琼台学子为海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琼崖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厚德重教:作育英才,服务桑梓
  琼台是海南创办师范教育最早的学校。1902年,琼台书院改制办新学后,1913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在琼崖中学(琼台)附设师范班,以解决海南城乡小学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当年秋季,师范班开始招生,设一个班,招录学生41人,学制5年。一校之内,旧制中学与师范教育两种学制并行,有条不紊,开启了琼台转型为专门师范学校的历史。1920年,奉广东省教育委员会令,琼崖中学改为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于初级、高级小学教师,是海南第一所省立师范学校。六师开设有3年制中师、乡师、初中各种班级,为方便实习,还附设有小学班级,开创了“分类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的师范教育模式。此后,琼台一直延续师范教育的传统,开启了百年师范教育的辉煌历程,成为海南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百余年的师范教育,琼台形成了“厚德重教”的优良传统,为海南的教育事业培养了数万名师资,很多校友作为骨干教师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中有当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范会国,著名教育家、海南中学创始人兼校长钟衍林,著名教育家、文昌中学建校校长詹行烍,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还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曾维奋等。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琼台踊跃响应国家号召和政府安排,在三沙市设立琼台师范学院附属永兴学校,服务祖国南疆教育。从改制办新学到本科教育,琼台教育史是海南近现代教育史的缩影和见证。
  老树新花:传承文化,创新育人
  目前,琼台师范学院在琼台书院旧址上,立足书院文化内涵特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了琼台书院博物馆、海南青年学生党校、海南省琼崖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一体化,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展示、收集收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育人平台,成为海南省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大中小幼学生思政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成的“琼州文脉:琼台书院历史文化展”“琼台:琼崖革命思想摇篮”主题教育展馆,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琼台师范学院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搭建平台,传承文化、培育新人,形成了“用红色理论教化人、用红色作品感染人、用红色场馆培育人、用红色科研提升人”的系统化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成为琼台教育教学和海南省红色文化教育的典范。
  (作者系琼台师范学院校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常州大学两教授参加全国新时代英烈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下一篇: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