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为辽沈战役胜利铺下序笔

——解放义县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潘文曼    2024-05-31 11:26:09    学习时报

解放义县烈士纪念碑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烈士陵园内,是义县人民为了纪念在解放义县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于1957年10月建成。1996年,义县人民政府对烈士陵园和解放义县烈士纪念碑进行了较大规模翻新和扩建。纪念碑位于烈士陵园中心位置,苍松翠柏环绕之中,底座为人工磨石铺成,四周建有大理石围墙。纪念碑高13米,为砖石结构,水刷石罩面,碑身正面镌刻一颗红色五角星及“解放义县烈士纪念碑”9个镏金大字,下方雕刻《建义县烈士陵园碑记》,全文如下(标点为引者所加):
  公元一九四八年九月三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三纵队、四纵队第五师和炮兵纵队一部,为解放义县展开了攻坚战,从而拉开了辽沈战役序幕,并取得首战胜利。
  在攻坚战斗中,参战部队舍身(生)忘死、奋勇杀敌,经一昼夜激战,于十月一日攻下义州城,全歼国民党守军,从而义县全境宣告解放。在此次战斗中,解放军官兵一千二百一十六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义县人民没有忘记把热血洒在这块土上的先烈,为了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悼念他们的不朽功勋,启承先志,激励后人,经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决议,由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在城南后杨柳屯村山上建义县烈士陵园,于一九五七年十月工程告竣。陵园呈长方形,南北长二百米,东西宽一百六十米,占地三万二千平方米,围墙为砖石结构。正门面北,沿中心线由北向南依次是五星花坛、正方形四角纪念碑一座,为砖石结构,水刷石罩面。碑高一十三米,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遒劲大字。碑南即为安葬烈士的集体陵墓,地面上呈半球状圆顶,为混凝土建筑。园内植松柏数百株,种有花草数处,更显陵园幽静肃穆。
  唯愿:
  巍巍此碑,永志先烈丰功伟业。
  阵阵松涛,常悼英雄永垂不朽。

 

义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七年十月

 

碑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生动场面,深情歌颂了解放军将士舍生忘死、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真切表达了义县人民对牺牲烈士的深切缅怀。70多年过去了,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深受感动,战士们冲锋陷阵的阵阵呐喊声仿佛在耳畔响起。
  解放义县成为锦州攻坚战的关键点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此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较强的炮兵和工兵部队,提高了攻坚能力,积累了打阵地战的经验。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部署,选择在东北地区展开战略决战,攻占锦州成为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地区的关键点。义县距锦州50余公里,有铁路、公路相通,既是保障锦州北方安全及掩护北宁线的屏障,又是我军南下火力运输和后勤补给的重要通道,更是攻打锦州的咽喉重地。因此,我军攻打锦州必须先夺取义县这一据点。国民党反动派也深知义县的战略地位,派出半美械装备的第93军暂编第20师驻守此地,拟定了一整套防御计划,积极整训部队,周密构筑工事。很快,义县守军基本形成了以旧城墙为基础,配合城外多点联排据点,组成前后错综配置的宽阔主阵地。同时,县城前方主要村落构筑起前进据点,既可单独作战,也可左右侧防,加之义县城内兵强马壮、武器精良、弹药充足,由此形成了一个广大纵深的立体防御体系。国民党守军自认为义县已是固若金汤。然而,让敌人没有想到的是,义县城防虽然坚固,却抵不过人民军队的强势进攻。此时的义县人民群众已经被充分发动起来,他们热切期盼早日获得解放,他们蒸干粮、送军鞋、送子参军的情景随处可见,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情在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洋溢,军民众志成城,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解放义县。
  攻克义县是步炮协同攻坚的成功实践
  1948年9月12日,我东北野战军三纵、二纵5师、炮纵、热河独立师等部队以优势兵力包围了义县,并开始进行清扫义县外围的战斗。我军采取逐点攻取的战术,先集中炮火轰击目标据点,再以轻重机枪猛烈压制住两侧据点,最后以步兵一举攻占。如此几日很有成效,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龟缩于城内守城待援。与此同时,我军一边佯装进攻扰乱敌军视线,一边利用夜间挖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坑道,甚至把平射炮利用坑道运输至距城墙仅二三百米处,国民党军精心构造的防御措施瞬间失去了威力。
  10月1日,对义县的总攻开始了,我军上百门大炮一齐上阵,密集的炮弹把县城炸成一片火海。步炮协同紧密配合,步兵抓住机会,通过炸开的城墙冲进城中,与负隅顽抗的敌军展开巷战。短短几个小时,义县攻坚战胜利结束,敌师长王世高被俘。这是人民军队步炮协同攻坚的一次成功作战,为锦州攻坚战进行了一次成功预演,刷新了我军城市攻坚战斗最短时间内全歼守敌的纪录,为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铺下成功序笔。
  炮兵元勋陨落在义县攻坚战的最后一刻
  在义县攻坚战中,东北野战军有1200多名烈士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块土地上,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他也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朱瑞早年参加革命,留学苏联期间不仅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而且学习并钻研了炮兵技术。抗日战争胜利后,朱瑞参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炮兵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为了总结我军在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坚战中的炮兵作战经验,朱瑞参加了义县攻坚战的实施准备工作。他亲自到一线查勘地形,鼓舞炮兵攻城部队的士气,检查各种类型火炮的性能、射向及隐蔽情况,及时跟进并调整炮兵的前沿军事部署。10月1日上午,我军进攻义县的战斗打响,各种口径的大炮以排山倒海之势轰击敌人的各主要据点,炮兵为义县解放作出了独特贡献。令人惋惜的是,朱瑞在战斗中不幸踩雷牺牲,年仅43岁。10月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发来唁电,对朱瑞光荣的革命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为永久纪念他对炮兵建设的贡献,中央军委批准将东北炮兵学校更名为“朱瑞炮兵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在烈士长眠的闾山脚下,义县人民为朱瑞竖立了纪念碑。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常州大学两教授参加全国新时代英烈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下一篇: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