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极其重视理论宣传工作。1920年,除创办《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外,还以新青年社的名义与上海工商友谊会合作创办了一份专门为店员工人服务的通俗刊物——《上海伙友》。
《上海伙友》于1920年10月10日创刊,1921年1月16日终刊。铅印,32开版面,每期约16页。设有调查、通讯、讨论、评论、闲谈、随感等栏目。总发行所位于上海法租界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的新青年社,编辑部在上海金隆街美伦里工商友谊会。第1—6期由新青年社发行,第7—11期由工商友谊会发行。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工商业城市和对外通商口岸,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最雄厚的地方。五四运动后,广大店员职工政治意识空前觉醒。1920年9月5日,《劳动界》第四册刊登特别启事,要为上海店员工人“独立办一种机关报发表自己意见”。注意到这份启事的工商友谊会主动函询新青年社,得到陈独秀的赞同,自此由新青年社出资、印刷和发行,由工商友谊会组稿、编辑及代销,开始合办刊物。《上海伙友》作为《劳动界》的姊妹刊,在创刊时间上比后者晚两个月,它的创办受到《劳动界》编辑部的支持和协助。上海中共组织发起组主要成员陈独秀、沈玄庐、邵力子等给予《上海伙友》全面指导和帮助。
起初曾因刊名而被认为是地方刊物,《上海伙友》在第三册“本刊启事”中作了特别说明:“本刊抱公开主义,并非抱地域之见,能够改良上海全埠伙友,就能影响到全国,这‘上海’两字,是指上海的出版物,并不是制定专说上海伙友的话,近来很有人误会,所以特地在此登个启事。”
关于《上海伙友》的主要内容,陈独秀在发刊词中写道,主要目的:“(一)诉说伙友们现在的苦恼(二)研究伙友们将来的职务。”因此,这份刊物先后发表了很多以店员、工人亲身经历为素材的文章,如《一个捡丝头的工人自述》《工商伙友同病相怜》《忠告工界的伙友》《一个排字工人的苦话》《大商店怎样待遇小伙友》《我们做学徒的苦状》《奴隶的学徒制》等。
1920年11月,《上海伙友》因与新青年社脱离关系,导致经济困难,印刷工作等难以顺利开展,停刊一个多月。12月底出版的第八册改“册”为“期”,增加广告;1921年1月出版第九期,封面有变,增加“要目”列出标题。1月16日出版第十一期后停刊。后曾改名为《伙友报》,不定期出版,最终停刊时间不详。
《上海伙友》用通俗的语言,直观反映各行业店员伙友的生存状态,对帮助改善工人待遇、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作出了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探索。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