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家博物馆领略享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玉龙、去三星堆博物馆观赏被称为“世界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去南越王博物院见识国内唯一完备的汉代丝缕玉衣……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不妨走进一座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库,去感叹古人的智慧、感受文博的热度。
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有多“热”?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5054万人次。其中,陕西、浙江、广东等9个省份接待游客数量均超200万人次。从年龄段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文博游”,享受“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的独有旅游浪漫。每一份热爱都不应该被辜负,为更好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多地博物馆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比如通过追加门票、提前开馆、延长时间等举措,促成游客与中华文化的美好邂逅。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漫步于一座座博物馆,它们于静默中诉说沧桑繁华,在方寸间一览千年;亦见证国家的历史,跃动民族的根脉。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聚焦教育和研究在博物馆各项业务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更好发挥博物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
先说教育作用。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为公众提供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博物馆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成为最大的校外教育体系。此外,通过持续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在活动多样、供给充足的背景下,参观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
再说研究作用。博物馆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这座桥梁最重要的基石就是研究。唯有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才能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此外,从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保护到价值挖掘,再到公众教育、开放服务、文创产品开发等,这些工作都需要以研究为基础。由此不难发现,博物馆的两大核心职能——教育和研究,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有助于真正实现馆内藏品与观众的“遇见”与“交流”。
文化有根,文明有源。传承文化血脉,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博物馆里记录古人的“精彩生活”,也藏着今人的“诗和远方”,充满趣味又令人遐想。我们期待,在博物馆教育与研究职能的充分发挥下,那些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宝贵遗产,能够在新时代重新闪耀、大放异彩!(静 子)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