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合作抗日协议,琼崖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2月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中共琼崖特委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独立队也扩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先后开辟了琼文、美合、六芹山等抗日根据地。
1942年5月底,随着日军集中兵力对共产党人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海南抗战进入困难阶段。独立总队充分依靠包括各族同胞、侨胞在内的人民力量,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和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针对敌人此次“扫荡”的特点,做出了“坚持内线,挺进外线”的决策。据此,第一支队向西挺进,积极准备在儒万山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下半年,独立总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在琼山二区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并取得多次胜利,为建立儒万山根据地创造了条件。随后,第三大队进入儒万山地区,打击了当地由土匪改编的国民党投降派的“反共游击队”。
1943年1月,第一支队队部和第一大队开进儒万山,总队部直属医院、军械厂和新闻电台也陆续迁移至儒万山。
第一支队进入儒万山后,着重开展了3方面的工作:一是配合地方干部恢复和整顿琼山县第一、二区和澄迈县第三区的党政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支援部队,进一步保障部队的经济和粮食供给;二是从政治上、思想上整顿和教育部队,提高干部战士的政治素质;三是总结反“蚕食”斗争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抓紧军事训练,为建立和巩固儒万山根据地而斗争。
日军得到琼崖独立总队第一支队进入儒万山的消息后十分惊慌,在从各处抽调兵力进行“围剿”。失败后,开始在儒万山四周修建“碉堡封锁带”,企图以“封锁带”为依托,派重兵进行“扫荡”,逐步向内压缩,将第一支队包围在狭小区域内后加以消灭。
针对日军的企图,第一支队指战员遵照上级“坚持内线,挺进外线”的决策部署,以一部分兵力突出到外围,直插敌后,袭击日军据点,以牵制日军的“扫荡”兵力。留守内线的部队则化整为零,开展麻雀战、伏击战、袭击战、地雷战,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
当日军集中安仁、东山、东兴等据点的兵力,分兵向儒万山进攻时,第一支队在外围的部队趁机伏击袭击日军的运输部队,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龟缩回碉堡固守。不久,日军用飞机掩护地面部队进攻儒万山,第一支队则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筑起一道道岩石围墙和洞穴进行有力的阻击。日军久攻不下,反而损兵折将,在丢下不少尸体后狼狈撤走。
日军不甘心失败,于是改变战术——先派出特务带领汉奸化装成群众,进山侦察抗日武装的营地,然后再以小股“精兵”对营地实施奔袭。在第一支队和当地群众的严密戒备下,潜入根据地的特务、汉奸接连被发现并击毙,日军的阴谋活动以失败告终。
不久,第一支队乘胜出击,在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连续攻打安仁、梁沙、东山、东兴等地的日伪据点,并伏击日军运输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在澄迈县福山到保岸的公路上伏击日军车1辆,歼敌2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12支,夺取了一批军需物资;支队特务连组织了12人的短枪突击队,奇袭修筑才坡据点的日军,毙敌5人,缴获重机关枪1挺,步枪10支;第一支队在琼山县永兴至龙桥公路上伏击日军、歼敌3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20多支和一批弹药……让侵略者陷入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而无法自拔。随着敌人“封锁碉堡带”的据点被相继攻克,日军的“扫荡”也被粉碎。
第一支队不仅在儒万山站住了脚,更在根据地周围,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10多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儒万山抗日根据地也日益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村庄迅速扩大到100多个。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