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战役,是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6年9月上旬,在鲁西南定陶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的运动战。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指挥下,我军历经5天作战,取得全歼敌1个整编师师部、4个旅共1.7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役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钳击进攻之势,而且扭转了解放区南方战线的被动局面。
掌握敌情,定下决心。1946年6月底,蒋介石在完成军事部署后,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年8月,国民党在陇海战役、同蒲战役失利后,又迅速调集30万兵力,从东西方向兵分5路直逼鲁西南地区,企图以优势兵力钳击我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定陶、曹县地区,进而占领鲁西南,打通平汉铁路。我军在冀鲁豫战场上仅有4个纵队5万余人,在兵力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
在敌进攻部队中,国民党整编第3师(以下简称敌第3师)兵力1.7万,清一色美式装备,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王牌。其师长赵锡田毕业于黄埔军校,当年初获战功即受蒋介石嘉奖。此役,他认为不需飞机坦克支援,就能把刘邓赶上太行山。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刘伯承、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国民党军劳师远征,加之郑州、徐州两个绥靖公署指挥无法实现统一,给我军带来机会。我军虽人困马乏,但胜在士气高昂,有根据地作为依托,且有广大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全力配合与支援。鉴于此,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心采取“示弱引诱、钳制阻隔、包围歼击”的战法,营造我军战斗力差的假象,有计划地将敌引至我方预定战场,再一举围歼。作战方案上报延安后,得到毛主席的回电肯定。
诱敌深入,灵活应变。根据作战计划,1946年9月2日,战斗打响。我军第6纵队以2个团实施运动防御,边打边退,节节阻击,使敌第3师伤亡1500余人。同时,又安排部分兵力阻击其他各路敌军,将敌第3师和第47师战线距离拉扯长达十多公里,其余各个方向的敌军也被阻于东明、曹县等地,距敌第3师、第47师的距离最远达100公里,使敌军形成多路阻滞、一路深入、孤军冒进的态势。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乘势而为,继续引诱敌第3师,并将主战场由原先的韩集改为大杨湖地区。为把戏做真,负责诱敌的官兵采取故意丢弃战斗装具、佯装急促溃逃、边打边阻边撤、伺机袭扰相结合的战术,扰敌不宁,使敌第3师师长赵锡田恼怒不已。9月3日下午,我军将敌第3师引诱至大黄集、天爷庙、大杨湖地区,赵锡田自恃兵强马壮,将师部驻扎在大杨湖不远处的天爷庙。这样一来,敌第3师就与其后的敌第47师完全分离开来,孤立在我军面前。
重点突击,佯攻牵制。着眼有利态势,9月3日23时30分,我军决定采取两翼夹击、避强击弱、重点打击的战术,从东西两侧对敌第3师发起攻击,重点攻击战力较弱的第20旅,并佯攻和牵制其师部和第3旅。敌第3师负隅抵抗,不敌我军,被歼灭3个营的兵力。5日,刘伯承亲赴定陶县西部的沙山寺村第6纵队司令部,专门召开各纵队领导干部紧急会议,决定当夜再度发起全线猛攻,由王近山司令员指挥第6纵队负责攻歼大杨湖,陈锡联司令员指挥第3纵队、杨勇司令员指挥第7纵队攻占附近村寨,陈再道司令员指挥第2纵队在外围阻击来援之敌。经过一夜激战,6日晨,我军全歼敌第20旅,重创第3旅,逼近敌第3师师部。下午,敌第3师残部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南突围,企图向敌第47师靠拢,但在运动中被全部歼灭,师长赵锡田被我军俘虏。
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敌第3师被歼灭后,国民党各方向援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向考城、兰封方向逃窜。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向敌第47师、41师、55师、68师勇猛追击,歼敌2个旅、1个团。郑州方向国民党军进攻受挫,徐州方向敌军也被我阻挡在城武地区。至此,定陶战役取得胜利,历时5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其中俘敌1.2万余人,缴获坦克及大批军用物资。这次战役打破了敌军的围歼计划,打击了国民党全面进攻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党政军民战胜国民党军的信心。
1946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蒋军必败》的重要社论,文中指出:“这(定陶战役)是继中原我军胜利突围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