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任弼时:党和人民的骆驼

徐维维    2024-05-09 11:10:16    中国档案报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他坚持原则、服从真理、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树立了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典范。

1904年,任弼时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其父任裕道为他取名任培国,希望“培植为国人才”,后在苏俄留学期间改名为弼时。任氏一族家风尚学,他从小学习刻苦,成绩出色。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年少的任弼时在求学的过程中萌发了爱国救民的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任弼时从校园走向社会,投身革命斗争行列。

踏上谋“大福家世界”革命道路

1920年,为探索救国之路,任弼时和同班同学萧劲光等一起加入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并由该会推荐于8月前往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为赴苏俄留学作准备。其间,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决定,在学员中建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弼时被吸收为第一批团员。

1921年5月,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与苏俄方面协调,决定派学员去莫斯科学习,任弼时也在此列。行前,任弼时接到家书,其父劝他“谋事上海”,从长计议,担心他此行路途遥远,前途未卜。任弼时“捧读之余,泪随之下!连夜不安”,但救国决心已下,纵使前途难料,又怎能不奋勇向前呢!于是,在动身当天,任弼时给父亲回了一封充满深情的家书:“常念大人奔走一世之劳,未稍闲心休养……自后儿当努力前图,必使双亲稍得休闲度日,方足遂我一生之愿……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惟祷双亲长寿康!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儿在外面心亦稍安……”寄出这封信后,17岁的任弼时便义无反顾地登上了从上海到海参崴的轮船,踏上了他为中国谋“大福家世界”的革命道路。然而,任弼时“使双亲稍得休闲度日”的愿望却最终未能实现。任裕道于1924年冬病故,当时任弼时虽然已经回国,但他正在负责青年团的工作,全部身心扑在团的“三大”的筹备工作中,故而未能奔丧,这成为任弼时终生的遗憾。

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始终保持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革命精神,始终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长期从事着高强度的工作。任弼时曾于1928年至1929年两次被捕入狱,遭到敌人的毒打、电刑,此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但他仍坚持工作。延安时期,医生在给党中央的一份病检报告中指出,任弼时是所有领导人中患病最严重的一位。

直到1949年3月,由于病情恶化,任弼时才在中央的强令下休息。后根据中央安排,他于11月赴苏联治病,并于1950年5月底回国。经过一段时间修养,医生傅连暲建议,任弼时可以从6月26日起,每日在家中工作2小时至4小时。26日当天,任弼时便写信给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要求恢复工作。他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认为已经可以开始恢复工作。他还写道:“这样不但对身体没有坏处,而且对于巩固身体、恢复工作能力反会有某些好处。我也很同意他们的意见。最近几天内,每日看电报、文件及报纸,总共在四小时左右,尚能支持得住,不感觉太疲倦,自然,初期不要过分疲劳,但做点工作如分管组织部和青委,我想是可以的,请加考虑。”此时距离他回到北京刚刚1个月。这期间,他还带病参加了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的部分会议。第二天,毛泽东批示:“同意弼时意见,试做工作,每日不超过四小时,主管组织部和青委。”

任弼时一恢复工作,就听取了中央组织部和团中央的汇报,详细了解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情况和当前工作安排。他每天阅读电报、查看地图,实际工作时间已超4小时。10月初,中央政治局经常开会讨论朝鲜战局,其间,任弼时还在筹备召开党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尽管按照医生的规定,任弼时“到睡眠时间应退席”,但他常常坚持到深夜。10月25日,任弼时病情恶化,突发脑溢血,最终不治,于两日后去世,时年46岁。

任弼时逝世后,他的夫人陈琮英十分悲痛,写下《痛悼弼时》一文,回顾了其革命的一生及对家人的影响:“你三十年如一日的革命工作,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以实际行动……教导我们如何把毕生的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叶剑英曾形象地赞颂任弼时:“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过早燃尽生命,但不失为一个真正的父亲

任弼时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过早地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因而未能看到儿女们长大成人,但他生前对子女们的教育却十分用心,儿女们在他的影响下也都积极努力,长大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有所作为。长女任远志在回忆其父时曾写道:“生命与事业赋予他担当父亲的角色为时过短,但他的确不失为一个真正的父亲。”

任弼时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他曾为子女题写下“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的大字模,这通俗易懂的话语正是任弼时对孩子们用心读书的勉励,同时他也要求孩子们以此来临摹练字,在练字过程中又不断将这句话内化于心,可谓一举两得。

由于任弼时经常不在孩子们身边,因此他时常给子女们写信,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任弼时书信选集》收录了他从1947年到1950年间写给儿女们的27封家书,除一封短信只谈及生活,其余26封信均谈及子女们的学习情况及其殷切希望。他在信中教育孩子们:“你们这辈学成后,主要是用在建设事业上,即是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须(需)要大批干部去进行。建设事业就是要有科学知识。”他要求孩子们“学习要靠自己努力,要善于掌握时间去学习”,并希望孩子们之间能互相“比学习,比进步”。

1931年,在任远志出生不到100天时便和其母陈琮英一起蹲了国民党的监狱,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此后因为革命工作需要,任远志被送回湖南老家,从此离开父母身边长达15年。小小的年纪,历经坎坷,直到1946年7月,她才被接到延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任弼时很疼爱女儿任远志,但对她的要求也很严格。当年8月底,任远志被送到延安中学上学,平时住校,周末回家。读书期间,有一次任远志生病了,身体十分虚弱。学校便把她生病的消息告诉了任弼时、陈琮英夫妇,希望他们把任远志接回家治疗。可是,几天过去了,任弼时夫妇既没有安排人来接女儿,也没有来学校看她,任远志很是委屈。

周末,任弼时才让人把任远志接回了家。当他看到女儿病恹恹的样子,人也瘦了一圈,才发现女儿是真的病了,任弼时十分心疼地对任远志说:“我还以为你不习惯陕北的生活,吃不了苦,所以你的老师通知我时,我没有去看你,也没有让叔叔去接你。希望你在学校锻炼得更好些。原来你是真的病了啊!不怪爸爸吧?”任弼时关心的话语使任远志的怨气一扫而光,任远志也明白了其父的良苦用心。此后,任远志学习更加努力,也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

三女儿任远芳出生于1938年,当时任弼时在苏联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陈琮英与他一起在苏联工作。1940年3月,任弼时夫妇奉调回国时,她还不到两岁,由于祖国大地上弥漫着抗日烽火,而任弼时夫妇将投身民族战争的激流,于是两人决定把任远芳寄养在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父女这一别就是10年。虽然父女二人难以相见,但任弼时仍经常写信鼓励任远芳刻苦学习。1949年11月11日,任弼时在给任远芳的信中写道:“不久以前,新的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人民今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为此,需要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专家和干部,望你更加努力学习,并在苏联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

1949年底,任弼时赴苏联治病期间,恰逢女儿任远芳假期,父女二人得以短暂团聚。任远芳与“陌生的父亲”相处8天后便回到学校,但与其父相处的这几天,使她萌生了随父回国的想法。于是,她将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任弼时。任弼时看后写了一封回信,帮助她分析一同回国的利与弊:如果回国,可以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分离多年的家人一同生活;不利的一面是要补习一年中文,延长一年的学习时间。如果留在苏联继续学习,可以掌握了专业知识再回国去工作,但不利的一面是不会中文,“对你今后来讲是莫大的困难”。任弼时十分民主,他尊重女儿的选择。最后,任远芳决定和其父任弼时一起回到祖国。回国后,她便在父母身边生活学习,只可惜相处不到一年,任弼时就猝然离世。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笔承千年 艺传匠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