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曾将一本名为《社会进化简史》的书籍列为学员的重要课外读物。1943年12月20日,毛泽东为了学习“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的相关内容,致信秘书胡乔木说:“我曾看过的一本赖也夫的社会学,张伯简也翻过(或是他写的)一本《社会进化简史》,诸如此类,均请收集。”从中可以看出,即使过了很多年,毛泽东依然对这本《社会进化简史》有深刻印象。那么这本书的作者张伯简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的这本书会一直得到毛泽东的重视?
(一)
这本书的作者张伯简是最早的白族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理论宣传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经历。张伯简是国内较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社会发展进程的杰出代表者,他的《社会进化简史》曾被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视为开启智慧的必读书目。
张伯简1898年出生于云南省,由于目睹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状况,少年时的张伯简就胸怀救国救民之志。1917年张伯简中学毕业后,由于受全国革命浪潮的影响,本想前往四川参加护国军,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能成行。张伯简没有就此放弃心中的理想,他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前往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广州。到广州后,张伯简在驻粤滇军中担任军需工作,但安稳的工作并不符合他心中的革命抱负。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地,其中也包括拥有深厚革命基础的广州。张伯简在《南越游记——稚青日记》中写道:“今晨见报纸所载,风潮甚烈。广东学界又因青岛问题,全体罢课。军政府亦表同情,然皆纸上谈兵,未见实际,殊可叹矣。”正当张伯简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时,在中国国内出现了勤工俭学的新潮流,张伯简对勤工俭学运动非常认可,他在《勤工俭学变迁略史》中写道:“勤工俭学是应世界潮流而生,为中国数千年文化运动荡激而成,是一种最光明显著的社会运动。”1919年12月,张伯简以“理财本非所能”为由,辞去了在滇军中的军需职务,离开广州,开始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旅程。也是从此刻开始,张伯简渐渐地与马克思主义学说“走”到了一起。
在勤工俭学期间,张伯简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并和他们一起交流思想、参与社会实践,这使张伯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勤工俭学时,张伯简既要学习,又要通过做工挣取生活费。也正是在劳动和实践中,他认识到工人阶级一直受到不公的对待与剥削,内心开始思考如何建设新的“理想社会”。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张伯简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1年,张伯简在德国柏林加入了共产党。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由于工作积极、表现优秀,张伯简被选为组织委员。赵世炎评价他说:“伯简信仰很坚,诚实又有见地,且善活动,不过不善言语就是”。1922年张伯简遵从党的委派,前往莫斯科参加会议并学习。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著作,也阅读了诸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经过两年多的系统学习以及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习生活感悟,张伯简成为一名既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研究者,又有丰富实践斗争经验的革命者。
1924年张伯简由莫斯科回国,承担《向导》《中国青年》的编辑发行工作,并于1924年11月前后担任党中央出版部书记。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张伯简主要负责会场布置和文书保卫等事务工作。之后,张伯简在紧接着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和陈独秀、张太雷一起被指定为“特请列席人”,并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1926年,张伯简与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等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张伯简任罢工委员会书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由于日夜操劳,张伯简早年患有的肺病突然恶化,不幸于1926年8月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
(二)
拥有丰富革命实践经验的张伯简,也将他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代表作《社会进化简史》一书中。《社会进化简史》于1925年在上海、广州印刷出版,共有八个章节和一个附录(《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元素表》)。该书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上,详细介绍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类型以及社会形态也相应发生着更高级的进化与演进。如第八章《共产社会》,也是全书正文的最后一个章节,张伯简运用通俗的语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为切入点,细致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样貌。他热情地歌颂,“共产社会的分子,并不是因为恐惧和压迫,而是发于良心,自愿供献其能力及才能,为全社会的幸福而工作,而他亦可以取得一切需要的东西。不过要达到这种境地,必须生产力非常发达,才有可能”。他坚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最终会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乃至跃迁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张伯简通过深度思考与搜集资料,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出发,历数社会发展变迁中各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在书中充分展现出未来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光明前途,并表达了自己作为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信念。
此外要特别说明的是,《社会进化简史》中的《(附)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元素表》这一章是该书中的点睛之笔,也是集大成者。与前八章相比,该章相对独立,文章体例编排自成一派,文中从生产形式、生产单位、主要动力、革命运动、年代的标记等十九个方面列出各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与特征,清晰地呈现出高级社会形态相比于低级社会形态的优势,为读者勾画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
(三)
《社会进化简史》是张伯简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记录他革命生涯的最好佐证。张伯简用他的一生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与信仰。1925年8月,他在《致岳家诸长者》的信中提到:“伯简现在和将来,都要从事民族革命工作,生活早东暮西,实无法顾及家庭。”足见他“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情怀。1945年4月1日,周恩来亲自填写了张伯简烈士的登记表,以此来缅怀他的这位老朋友、老战友。1952年,经毛泽东签发,以中央人民政府的名义为张伯简烈士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纪念证。证件上用严肃端正的文字写着:“查张伯简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张伯简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张伯简曾在《南越游记——稚青日记》中感叹地说道:“不与贵交,我不贱;不与富交,我不贫。此其非故为简傲,虑为纷华靡丽所伤也。”简单的话语背后勾勒出一位淡泊清高、追求内心理想的年轻革命者形象。在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张伯简文辑》序言中,曾对张伯简作出过如下评价:张伯简同志是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是云南少数民族和知识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先驱,也是云南青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的优秀党员之一,这在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