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人在信在,完成任务”

——红军时期的赤城县邮政局

胡遵远 王凤霞 王之龙     2024-04-29 11:21:05    中国国防报

在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有一座建于晚清时期的四合院建筑——徐氏祠。90多年前,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在这里设立了赤城县邮政局。自此,邮局担负起发行报刊、邮寄信件、传递文件的任务,众多邮递员用忠诚和鲜血,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929年5月,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在金寨西部地区领导发动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创建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至1930年初,汤家汇已是商城县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在此背景下,商城县邮政局应运而生,开启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邮政的发展历史。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取得商(城)潢(川)战役胜利,改商城为赤城,商城县邮政局也更名为赤城县邮政局。
  赤城县邮政局是苏维埃政府领导的邮政通信机构,担负着鄂豫皖交界地区、苏区、白区邮政通信业务。邮政局下设7个邮政支局,配有邮戳、公章和统一的信布挂袋等,除担负发行报刊、邮寄信件、传递文件任务外,还要为20多个地下党组织传递信件和情报,对传播革命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推进苏区建设发挥了积极又重要的作用。
  赤城县邮政局虽然建在苏区,但对外仍以药店为名,秘密开展邮递工作,所有红军指战员到邮局寄递家书,都要先“买药”、对暗号。传递信件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对于苏区与白区地下党组织之间的信件,一般由交通员经过化装秘密专送,很多信件都是放在衣服、帽子、鞋子的夹层里,或者搓成很细的纸捻子缠到绳子里进行传递;重要的、特殊的信件除采取秘密方式传递外,还要派武装人员进行护送。
  赤城县邮政局从局长到工作人员都是红军战士、共产党员。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秉承着“人在信在,完成任务”的信念,为完成特殊使命,作出了巨大牺牲。邮政局的三任局长都被敌军杀害,一大批通信人员在执行任务中英勇献身。
  小通信员胡小五就是其中一员。在一次送信过程中,他被敌人拦住。狡猾的敌人发现了胡小五藏在袜底的信件,就用刺刀逼迫他带路去寻找红军队伍。胡小五带着敌人在山里转了一整天,最后在一处悬崖边,趁其不备,抓住一个敌人的皮带,纵身跳下悬崖与其同归于尽。
  赤城县邮政局自1930年春建立,到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主力撤出大别山结束,虽然只存在两年多时间,但用邮政服务保障了苏区工作和红军作战,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红军战士卢炳银通过赤城县邮政局寄转的两封家书,现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原件目前收藏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内),信封上所盖的赤色邮戳,是全国苏区红色邮政机构留下的唯一印记。
  卢炳银18岁时加入六安县赤卫队,随后被编入红军队伍,曾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战士、排长等职。1932年5月,苏家埠战役胜利后,卢炳银写信回家报捷:“东征收到空前伟大胜利……革命一天天高涨,苏区一天天发展,苏区一天天巩固。”这封信是5月28日寄出的,寄信单位是“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收信地址是“赤城县政府转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交”。这封信就是通过赤城县邮政局第七区、第一区赤色邮政支局收转,最终送到卢炳银家中的。
  第一封信发出后不久,卢炳银所在的部队又参加了著名的潢光战役。战斗胜利后,卢炳银写了第二封家书,报告潢光战役的胜利消息,告知父母部队正在南下、进逼武汉。这封信1932年7月2日从湖北红安县境内寄出,收信地址是“带转交红安七里坪转交新集市带交皖西北道区转交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高岗寺”。当时,红四方面军驻在红安县七里坪,红安县邮政局就设在这里。新集市是鄂豫皖省府所在地。这封信的传递路线大致是从湖北红安寄出经河南新县和赤城县邮政局收转,最终送到卢炳银的家乡。由此可见,当时鄂豫皖苏区的赤色邮政机构健全、制度严格、手续完备、运行通畅,一名普通战士的家书都能够横跨三省及时送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战争年代,形势十分严峻,红军留下的文物不多,红军战士的家书更是罕见。卢炳银的这两封家书,见证了红色邮政事业的发展历史,展现了红军战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满腔热血的家国情怀,对我们深入研究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乃至鄂豫皖苏区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时代散文新创作论——新时代散文创新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编(三)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