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海军摇篮的历史回响

潘国琴    2024-04-25 16:06:57    《世纪风采》

75年前,一场恢宏壮阔的渡江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的诞生,让泰州白马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被誉为海军摇篮。正是从这里,人民海军启航驶向深蓝,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历史给予白马庙这样的机缘,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卓识远见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酝酿建立人民海军由来已久。

近代中华民族惨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蹂躏,港口城市和沿海、内河主权和管理权丧失,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让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深刻反思。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抗战胜利后要创建人民海军的远见卓识,指示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负责组织成立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海军研究小组”,着手研究有关组建海军和抗战胜利后的海岸防卫问题,揭开了筹划人民海军建设的序幕。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国民党陆军主力远在西南,短时间内难以调往内战前线。国民党一方面驱使海军参加内战,一方面借助美国空军运送军队至华南、华东、东北、华北等地,迅速在军事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区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至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扭转了战场局势。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等几次大规模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但因缺乏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约16万国民党军分别从营口、塘沽、葫芦岛等地乘舰从海上撤逃。国民党政府企图利用长江天险,调集陆军、海军和空军构成“立体防线”,实现隔江而治,阻挡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一次次的“阵痛”,成为人民海军的“催生剂”。

顺利渡江,进而解放沿海岛屿和全国,同时防止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海上入侵的现实需要,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建立人民海军的进程。1948年1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集刘少奇、周恩来等讨论渡江战役问题时,提出组建人民海军事宜。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决议《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明确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其间,毛泽东约见陈毅等人,会谈筹建海军事宜。从地域环境和战场形势分析,华东地区水域辽阔,岛屿众多,中央指示驻守华东地区的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尽快在渡江战役前后,把华东军区海军建起来。

3月24日,毛泽东、朱德向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官兵发电,热烈庆祝他们的英勇起义,并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作出创建人民海军的伟大战略决策,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基于对战争形势的前瞻洞见。

历史结缘白马庙

白马庙是地名,历史上叫徐家庄,位于泰州城东南约10公里。相传这里曾兴建白马将军庙,以祭祀东汉名将蒋子文。元朝末年,张士诚起义后屯兵于此,其心爱的白马因践踏庄稼受到惩罚。百姓感念起义军纪律严明,自发筹资在白马将军庙内竖立一座白马雕塑,以示纪念。明弘治年间,居住于此的徐、王两大家族为庄名相争,告到县衙,知县以白马将军庙为由,确定庄名为白马庙。由此,白马庙地名沿用至今。

为完成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渡江战役总前委决定以第二、三野战军为主力,编成东、中、西三个集团突击渡江。东集团以三野第8、10兵团及苏北军区部分部队组成,共35万人,由三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粟裕加紧对国民党防御部署以及地形水情的调查侦察,对指挥部的选址慎之又慎。

泰州地处长江中下游,靖泰县(今泰州靖江市)向南突出,是长江最狭窄的地方。在党隐蔽战线的配合下,长江南岸江阴要塞基本做好接应大军渡江的准备。泰州境内多条河流直通长江,便于屯集、隐蔽船舶,入江便利。泰州还是革命老区,党组织在该地区开展工作较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群众积极支前,作战英勇,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经过筛选,泰州地区成为渡江东线大军的首选。

粟裕选派熟悉泰州地情的人员多方侦察,先是选择了泰州城北渔行地区。渔行造船历史悠久,船工众多,是为解放军赶造运输重型装备的辎重船的理想地点。但由于特务窃取了解放军情报,国民党军飞机多次对渔行地区狂轰滥炸,仅3月2日至14日,就轰炸房屋126间、木船12艘,炸死13人。另外,泰州城北及周边乡镇水网密集,出行不便,容易暴露,不适合大部队集结于此,粟裕决定另行选址。

经过再次调查,最后选定白马庙。白马庙南临长江,北边靠近交通干线仙海公路(今通扬公路)和通扬运河,东有姜(堰)八(圩)公路,西有口(岸)泰(州)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苏北军区司令部、华中工委和苏北支前司令部等机关、指挥部都设在泰州城,这里离泰州城区仅10公里,便于渡江支前工作的沟通联络和灵活调度。白马庙王姓地主家的200多间空瓦房隐蔽在一片树林中,不易被敌机发现,便于部队驻扎,在此设立指挥部正合适。

4月1日,粟裕率领三野指挥机关冒雨东移,5日到达白马庙。指挥部设在王镜湖的“湖三房”读书楼,该楼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一栋T型二层小楼,上下共八间。楼上作为会议室,楼下作为指挥员办公室兼卧室。从此,白马庙便与伟大的渡江战役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伟大的人民海军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民海军在炮火中诞生

1949年3月下旬,孙家圩总前委渡江作战会议之后,司令员陈毅向三野前敌委员会委员张爱萍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成立人民海军的决定,指示由张爱萍执行组建人民海军的任务。张爱萍随即赶赴白马庙。

4月上旬,张爱萍来到白马庙,与三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会合。大战在即,箭在弦上。粟裕等人将重心放在渡江作战上,组建海军的重担更多地落到张爱萍身上。

海军是高技术军种,对人才、军舰等有较高要求,筹建工作开局面临很大困难。张爱萍认真开展调研,积极与粟裕研究商讨。二人一致认为,组建海军时间紧迫,只能一边打仗一边建设,先将海军机构搭建起来。张爱萍选调第28军84师副参谋长李进、三野司令部作战参谋黄胜天、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机关管理员温礼芝等人协助筹建工作。

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谈判破裂。当晚,中集团军从长江北岸安徽裕溪口至枞阳段先期渡江,成功抢滩登陆。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晚,东集团军在江都三江营至如皋张黄港段渡江,很快突破江防,向纵深挺进。23日,南京解放。同日,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30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投降。长江上、中游国民党海军江防舰队以及50多艘炮艇退路被切断,收编国民党海军迫在眉睫。

战事发展如此迅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要求加快发展海军力量的步伐。中央军委急电:“第三野战军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23日下午1时30分,张爱萍召集李进、黄胜天、张渭清、温礼芝、卢学均以及4名警卫员、3名司机、1名炊事员等13人,在读书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

由于时间紧迫,会议没有留下相关文献及会议资料。据黄胜天回忆,张爱萍在会上宣读了总前委成立海军的决定,并郑重地说:“今天,194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第一天,现在,在座的13位同志,就是人民海军第一批报到的成员。”张爱萍对组建海军的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要立即行动,从速从快;首先成立临时党委,部队边打边建;尽快吸收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参加工作。当晚,张爱萍等人从靖江八圩港渡江南下,到达江阴。

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掀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崭新的一页。战争的硝烟渐渐沉寂,远去的枪炮声也渐渐模糊了这段历史的记忆。直到1988年12月30日,张爱萍将军给泰县县委党史工委亲笔写了一封回信,讲述当年接受重任,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的过程,提及“泰州白马庙当然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之诞生地”。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复海军:同意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

开启向海图强新篇章

人民海军初创时,三辆美式小吉普就装下了所有的部队。当时的战舰包括国民党海军起义舰艇“黄安”号等,数量少、排水量低,南京、镇江等地国民党起义舰艇还未被接管、收编。海军领导机关尚未建成,海军人才、军舰、舰炮都十分缺乏,基础非常薄弱。三野总前委指示,司令部教导师师部率3团(原山东胶东军区独立团)、三野司令部侦察营和苏北军区海防纵队作为海军机关和直属部队的基础,抽调具有海上作战经验人员充实军队力量。

苏北军区海防纵队的前身是新四军在苏中地区创建的海防大队。苏中是平原水网地区,南临长江,东靠大海,蛛网般交错的水网限制了军事斗争的开展,军需运输和供应十分困难。1942年初,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创建海防部队,开辟海上交通。同年秋,改建为苏中军区海防团。经扩编,于1944年春改建为苏中军区海防纵队。1945年10月,整编为华中军区海防纵队。1948年3月,更名为苏北军区海防纵队,奉命移驻靖江一带江滨,为渡江作准备。12月,在八圩港接受部队整编和干部任命,具体负责征集民船、拆装新船,编成汽艇大队。另外还分派指战员为渡江船只掌舵,配合做好船员的思想工作,传授水上活动技术等。渡江战役打响后,汽艇大队打头阵,顶着江阴要塞江面上的双重炮火,来往抢渡,为顺利突破长江天堑立下汗马功劳。

1944年11月5日,驻威海刘公岛的汪伪海军600余人起义,参加八路军。13日,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热烈欢迎该部杀敌起义,争取该部编入八路军系列……要保留海军人才,对将来我军建设海军有重要意义”等指示,创建了胶东军区海军支队。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被冠以“海军”之名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进入东北作战。战后,支队部分人员组成胶东军区海军教导队,驻烟台、威海一带守卫海防,训练海军学员(包括地方海防民兵)。1947年胶东保卫战后,教导队分编到华东军区所属各部队。后来,他们中有很多人被抽调参加人民海军的建设,成为新中国海军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

1949年4月26日,苏北海防纵队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第1纵队,并执行接收暂驻南京、镇江等港口的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等任务。28日,张爱萍在江阴要塞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成立华东军区海军临时委员会,领导机关由司令部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厅组成。5月4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电令,批复同意三野关于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意见和临时党委组成人选,正式任命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月23日,上海解放。华东军区海军机关入驻上海,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接管委员会海军部,具体负责上海等地码头、港口及原国民党海军重要设施的接管工作。至6月14日,共接管30多个国民党陆上机构和设施,接收舰船26艘、小艇54艘。

6月12日,上海《大公报》刊登张爱萍签署的关于招募原国民党海军人员的通告。次日,再次刊登通告,具体说明办理登记的时间、地点、要求等。两则通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赞誉共产党的眼光和气度。短短两个月时间,登记录用原国民党海军人员1000多人。

1950年2月,人民解放军第30、35军军部及直属队1万余人调归华东军区海军并分配到各部,人民海军初具规模。

人民海军从白马庙诞生,掀开深海启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在书写盛世华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成为泰州最亮丽的标识,海军文化深深熔铸于泰州城市血脉中,激励泰州人民跳出“城河思维”,跨过“长江天堑”,激活“大海基因”,以“三个不相信”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党史研究一处处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汇聚各方力量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下一篇:燕山上的明代蓟镇长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