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让“古都之脊”绽放新时代光芒

——访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建平

张亚欣    2024-04-22 11:38:23    中国城市报

在古都北京的中心,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轴线,犹如一把标尺生动标注着中国发展的进度,也呈现出中国人的智慧与气度,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中轴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纵贯南北,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组合体。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的建设,北京中轴线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

 

为进一步探寻和了解北京中轴线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传承意义,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李建平,听他讲述北京中轴线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与中轴线的缘分。

 

中国城市报:在什么样的机缘下,您选择研究北京中轴线?

 

李建平: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举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我当时在北京社科规划办公室工作,有机会参与北京人文奥运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承办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最大的优势恰恰就在于人文。因此,研究人文奥运成为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至于我为什么会对北京中轴线兴趣这么浓厚,这与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密不可分。

 

当时,仅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就有好多个,最后确定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那时候请了很多世界级的规划大师来提意见、出方案,他们惊奇地发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位置与北京老城传统中轴线相连。我当时也感觉到北京的人文奥运与北京中轴线密不可分,在文脉上有传承。于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北京的人文奥运,我开始关注并深入研究北京中轴线,也由此萌发了结合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写就一部北京中轴线书的想法。经过实地考察、理论研究,我的著作《魅力北京中轴线》于2008年面世了,而且颇为畅销。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北京由人文奥运转入人文北京建设。在此背景下,又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魅力北京中轴线》于2012年修订再版。

 

中国城市报:您近日出版了新书,名字单刀直入,就叫《北京中轴线》。这版关于中轴线的著作,与之前所著相比,有哪些不同?

 

李建平:中轴线不仅是历史的轴线,更是活态的、发展的轴线。因此,新书《北京中轴线》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和知识,特别是从2012年至2023年间我对北京中轴线新的理解及研究成果。比如,书中增加了这些年北京中轴线活态文化保护的新成果,如正阳雨燕、鼓楼鸽哨等,此外还为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故宫、景山古树名木专列了章节。这些活化的遗产,跟着中轴线不断生长,生命力极为顽强。

 

中国城市报:我看到您新书《北京中轴线》的内页有不少彩绘的示意图,这些都是您自己绘制的吗?

 

李建平:我是美术专业出身,于是充分发挥所长,结合北京中轴线上的空间布局、城市肌理、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河湖水系等要素绘制了37张示意图,以便让读者对北京中轴线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中国城市报:您研究中轴线已20余载,在您看来,北京中轴线具备哪些特点?

 

李建平:我所在的北京学研究基地是北京中轴线研究高地。我和研究团队概括提出“中正和谐、天人合一、与时俱进、开放包容”是北京中轴线的文化精髓,也称文化内涵或突出特点。其中,对“中正和谐”也有补充意见,例如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认为“中正安和”更突出其特点;对“与时俱进”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马建农认为“守正创新”更具特色。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特性,其中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别值得关注。我在《北京中轴线》这本书后记里专门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这5个特性,我认为其也适用于对古都北京城市的文化研究以及对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的阐释。

 

中国城市报:您认为北京中轴线蕴含了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李建平: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它由古代皇家建筑群、城市管理设施、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并包括这些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文化要素。例如,中轴线上的日晷可以上溯到远古人类对太阳影子的测量、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等皇家祭祀文化可以上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故宫皇家建筑群对称的布局可以上溯到二里头夏都宫殿布局等。其实,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的脊梁和灵魂,所谓脊梁就是说北京城市规划是以它为脊梁骨的;所谓灵魂就是说北京中轴线浓缩了北京这座城市的核心文化,是北京城市文化的精髓。大家有空可以沿着中轴线走一走、看一看,既能感受到老北京的城市文脉传承,也能体会到新北京城市发展的愿景。

 

同时,这条“古都之脊”布局严谨、中心明显、左右对称,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北京这座城市的优势所在、魅力所在、资源所在,是北京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迈入新时代,对北京中轴线申遗推进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北京市进一步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古代建筑的腾退、修缮,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高涨。同时,老城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全面加强。未来,我们应当继续以中轴线申遗为引领和抓手,推动北京历史文脉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让“古都之脊”绽放新时代光芒。

 

中国城市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中国的古代建筑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下发展建设的,中轴线是城市建设的最重要依据。

 

现阶段,国家文物局已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您能否讲讲,北京中轴线申遗对于推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具有哪些意义?

 

李建平:作为北京城市的脊梁和灵魂,抓住北京中轴线就抓住了整座城市文物保护的命脉;同样,挖掘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与精髓,也就挖掘了北京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精髓。

 

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北京市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投入文物保护的资金逐年增加。工作人员对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文物及古代建筑,从南向北,从永定门到钟楼几乎一处不落地进行了修缮。不合理使用文物的空间得到腾退,文化价值得到挖掘,文脉得到传承,文化场所得到活化利用,使北京文物保护进入良性循环。人们通过“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申请式腾退”“留白增绿”“第五立面治理”“一院一策规划”“共生院”等生活设施和文化场地建设,使北京老城在传统风貌保护的基础上重焕生机,北京老城人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北京人正在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讲述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故事。

 

从2009年北京提出中轴线申遗到2022年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中轴线就像插上了新的翅膀,继续向着南北两个方向飞翔,使古老的北京与现代的北京完成了时空对接,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把人类的智慧通过建筑、城市规划集中展现出来。如果你了解北京,了解北京中轴线,就会发现这是一条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中轴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时代散文新创作论——新时代散文创新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编(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