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集体跳崖的英雄壮举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碑文敬读

田仁来    2024-04-12 10:56:10    学习时报

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矗立着“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碑名由开国上将萧克题写。碑高10.5米,底座长9米、宽3米,呈火炬状,碑主体右为红六军团军旗,左为困牛山,上面镌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旗山融为一体构成丰碑。纪念碑底座前面的正中间,镌刻着由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的《困牛山战斗及红军集体跳崖壮举简介》,两边依次镌刻着红六军团颜吉连、李真、张铚秀、陶汉章、江文等五位少将的题词和《建碑纪事》。《简介》全文如下:
  1934年8月,奉中革军委命令,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率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两个师六个团计9758人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10月5日红六军团五个团进入石阡县。
  7日,遭遇桂敌,甘溪战斗失利,红六军团被截为三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重围。红六军团分头突围、主力转战大地方、佛顶山、聚凤、本庄、瓮溪、川岩坝,15日抵龙塘朱家坝,准备从板桥渡石阡河去印江。不料湘敌李觉8个团,黔敌王天锡3个团和柏辉章部及地方民团先抵板桥设防,敌我咫尺。
  16日即农历甲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困牛山战斗打响,军团部从朱家坝向南转移,拟二进甘溪出石阡。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红18师52团800多壮士断后,拖住全部湘黔敌军和地方民团,战斗到最后的百余红军战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敌军和被胁迫走在敌前面的百姓,不便展开战斗,边打边退,直到悬崖边,为不做俘虏和避免误伤百姓,毅然集体跳崖。团长田海清等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7日军团部重抵甘溪,18日在青阳冷家榜电告中革军委石阡突围胜利,24日与贺龙率领的红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在印江县木黄会师,完成长征先遣队的任务。
  师长龙云率200余人冲出困牛山重围,在寻赶军团部途中于岑巩县龙颈坳受伤被俘,就义于湖南长沙(后经史料考证,龙云就义于武汉——引者注)。
  困牛山战斗是红六军团粉碎敌军“会剿”和“歼灭”企图,胜利突围出石阡的战斗。百余红军战士为革命勇于献身,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毅然集体跳崖,感天动地,是英雄壮举,是爱民壮举,是民本壮举,诠释了红军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
  困牛山红军壮举永垂青史!
  困牛山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红二方面军后代
          中共石阡县委      立
石阡县人民政府
  二OO九年六月

碑文记述了红六军团为完成长征先遣队任务、粉碎敌军“会剿”和“歼灭”企图而展开困牛山战斗及红军集体跳崖壮举的历史背景和作战过程,高度赞扬了百余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群众、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千古壮歌。敬读碑文,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陷入困境。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开始酝酿向湖南西部地区战略转移,计划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以期扭转日益严峻的革命形势。
  1934年8月7日,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领导的正在湘赣苏区进行反“围剿”斗争的红六军团,从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向湖南中部一带前进,执行到湘中创建新的根据地并联络红三军,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侦查探路的重大任务。全军团西征出发时共9700余人。
  从8月底至10月初,红六军团连续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10月7日,红六军团进入石阡县甘溪镇,与桂军发生遭遇战,部队被敌军截为三节。面对国民党军24个团的重围,军团首长决定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到石阡以西人烟稀少的山区艰苦转战,以寻机突破敌人的包围。为尽快突围,担任后卫的红六军团18师第52团奉命改为前卫,奔赴险峻的深山老林中寻找道路。
  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准备前往印江与红三军会合。担任前卫的第52团进至板桥附近时,遭遇湘军堵击,又陷入国民党军的层层包围中。10月16日,根据军团命令,红六军团18师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第52团800余人,由前卫改为后卫,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向甘溪地区转移。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转移,全团指战员奋勇抗击敌军,将敌人一步步引向困牛山,致使激战后剩下的400余红军战士全部陷入敌军重围之中。
  困牛山位于贵州石阡县龙塘镇境内,在山的南、西、北三面有黑滩河环绕,山谷幽深,悬崖壁立,极为险峻。第52团红军退到困牛山时,四周高山已被国民党军占领。为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龙云率200余人攀陡壁下到河沟突围,田海清率100多位红军战士在困牛山上顽强阻击敌人。红军战士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敌人伤亡惨重,但田海清不幸牺牲。16日下午,面对英勇抵抗的红军战士,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军胁迫当地老百姓走在他们前面当“肉盾”,向红军战士一步步逼近。红军指战员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悬崖边上。在这生死危急关头,他们宁死不当俘虏,也坚决不对老百姓开枪,毅然从困牛山集体跳崖,跳下了数十米深的虎井沟。除个别红军战士被树藤挡住幸存外,大部分壮烈牺牲。第52团余下指战员在国民党军重兵防堵中转战石阡、镇远、岑巩等地,大部分战死,龙云受伤被俘,英勇牺牲。
  第52团指战员的英勇行动,为红六军团主力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贺龙对红六军团十分关切,不顾湘西敌军及黔军的拦阻,率红三军主力兼程南下,接应红六军团。红六军团主力于10月24日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
下一篇:《几何原本》的中国之传之用之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