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临沂市沂水县河奎村发现象门齿等骨骼化石,后来被确认为旧石器时代的跋山遗址。之后,相关团队陆续在周边发现水门遗址、水泉峪遗址、葛庄遗址、沂河头遗址等,累计新发现遗存数十处,时间均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后被统一称为跋山遗址群。
跋山遗址北面距离山东省第三大水库跋山水库溢洪闸约300米。2020年7月,跋山水库泄洪,下游河流东岸河滩受到冲刷,原本埋在地层内的象门齿等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露出。当地文物部门发现后,立即上报情况。后经专业人员确认,该地点为旧石器时代遗址。
2021年4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临沂市、沂水县相关部门配合下,组织人员对跋山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同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跋山遗址考古队在周边进行调查走访,据村民反映,在附近河滩、周边台地经常能捡到动物骨骼。考古队员据此推测跋山遗址附近,应该有更多遗存点。
迄今为止,考古队连续3年对跋山遗址及周边进行发掘,累计发掘面积225平方米,出土遗物逾2.6万件,多为石制器、动物化石及骨制器。
在跋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厅,记者看到,大量骨制器、石制器被整齐摆放在桌上,每一件文化遗物都有特定编号。埋藏数万年之后,骨制器、石制器的人工打制痕迹依然非常明显。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跋山遗址出土的一件象牙质铲形器。其最大长宽为53.5厘米、7.5厘米,所在层位不晚于距今9.9万年。其首次揭示出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资源充分利用,再现为应对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带来的环境变迁,远古祖先不断调整适应策略及维生方式的历史场景。
“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区域。经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山东已建立起清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守功介绍,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开展相对滞后,缺乏系统调查和规范发掘,也缺乏对相关遗存的深入研究,原因主要是没有可供学术交流和深入比较研究的典型遗址,发现跋山遗址,并据此开展沂河上游区域旧石器时代专项调查及发掘工作,使这种局面正在被改变。
跋山遗址考古队领队李罡告诉记者,以跋山和水泉峪为代表的跋山遗址群完整揭示出距今10万年至2万年的地层剖面,在时空上完整展现了古人类连续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将散布在周边地区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的石英旧石器遗存完整连接起来,揭示了晚更新世华北、华中乃至华南地区旧石器文化传统的一致性,说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长期连续发展的特点早在旧石器时代便已显现。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