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春联,大家都很熟悉。每逢春节,从城市到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表达辞旧迎新之意,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可以说,贴春联已经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覆盖面广泛、深入人心的文化期许。作为春节期间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贴春联这个习俗是何时形成的呢?为何能一直延续至今呢?
习俗缘起于《山海经》两神将
了解春联的缘起,要从《山海经》中的一则故事说起。
传说在东海之中,有一座美丽的仙山,名叫度朔山,也叫桃都山。山上有一棵树冠可以覆盖三千多里的大桃树。桃树的东北端,有一拱形的枝干,一直拖到地上,形成一扇大门。度朔山上住着许多鬼怪,要想出山,都得经过这扇门。上天为了不让鬼怪下山祸害人间,就派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 lǜ)两位神将守门。两位神将专门监视鬼怪,一旦发现为非作歹之鬼怪,便用苇绳将它捆绑起来喂老虎。因此,所有的妖魔鬼怪都十分惧怕这两位神将。
于是,人们每到过年,就在两块桃木板上刻绘两位神将的像或书写他们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驱邪避灾。这就是挂桃符。
贴春联的习俗,就由此发展而来。但应当指出的是,桃符并非春联,始终都不是。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绝句《元日》中曾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门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人将“新桃换旧符”说成是新春联换下旧春联,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桃符沿袭的时间十分漫长,几千年中发展变化也很大。先是以两位神将的名字代替他们的画像,后以不同的英雄人物(如唐代名将秦琼、尉迟恭)替换了两神将,继而用吉祥语代替了画像,最后以对偶句代替了一般的吉祥语,在内容上已接近春联。但在形式上,仍然各不相同。
这期间,还出现了一种叫贴春帖的年俗。贴春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人们在立春日,把写有“宜春”二字的彩绸布贴在门上。春帖和桃符一样,也是春联的前身。发展至后来,春帖上写的“宜春”变成了诗,最终发展成为在红纸上书写对偶句、对仗句。到此时,春帖和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才趋向一致。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春联。但这副春联,是题在桃符板上、挂于寝室之门的,与人们现在所见到的、贴在门两边的红纸春联有所不同。直到清朝晚期,桃符才消亡。也就是说,直到晚清时期,桃符、春帖、春联才结束了各自发展的状况,而成为一体。
内容彰显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春联本身是对联,春节期间专门为了辞旧迎新而写的对联叫春联。它是对联大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员,也是最受老百姓欢迎、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对联。它可以说是春节的文化标志,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标志。一贴春联,大家就知道要过春节了。春联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春联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内容、词语具有“春”的气息、“春”的情景,突出一个“春”字。如,紫燕迎春,衔得春光枝上弄;金鸡报晓,啼来晓色水中游。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突出一个“喜”字。如,大美春天刚破晓;小康福地正开犁。至于具体内容和用词,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迎春、咏春——如,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当春励志——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抒发理想——如,闻鸡起舞;跃马争春。图吉祈祥——如,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行业吉语——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结合干支——如,乙星明亮春情动;酉殿辉煌瑞气生。结合生肖——如,龙腾中国梦;民庆小康年。
纵观春联形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字数较少,为四言至十一言。也有长联和特长联,用于特殊之处,如城门春联。第二,一般配有四个字的横批。横批上的字,不能和春联中的字相重复。第三,用毛笔将春联书写在红纸上,不装裱直贴。有些少数民族崇尚白色,如满族,他们将春联书写在白纸上。在清朝的皇宫,过春节时,贴的都是白色的春联。也有些人家,亲人去世未满三年,则将春联写在蓝色、绿色或紫色的纸上。
文体富有格律之美
作为对联的一个类别,春联的格律就是对联的格律。
对联是两行对仗且意联的文字所组成的独立文体。定义中,已经包涵了对联的全部格律。那就是:两行、对仗、意联、独立文体。其中对仗是最关键的。对仗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词语对偶;其二,声调对立。
词语对偶是指上下联的字、句数相等;相对应的字,词性相品;相对应的词组,结构相应;上下联句读节奏对拍。例如,十九大春风,梳成新美;万千家绮梦,圆作小康。
在这副春联中,上联和下联都是两个分句、九个字,字、句数相等。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性基本一致。万、十,数词相对;千、九,数字相对;大、家,分别是名词作量词相对;绮、春,分别是形容词、名词作定语相对;梦、风,名词相对;圆、梳,动词相对;小、新,形容词相对;康、美,形容词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结构相应。万千家对十九大、绮梦对春风、圆作对梳成、小康对新美。上下联的句读节奏相同,都是三、二,二、二。所以,符合“词语对偶”的要求。
声调对立是指,本联中,相邻音节点上的字声调相替,即平仄相反;上下联之间,相对应的音节点的字,声调对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例如,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在这副春联中,上联的音节点是彩、开、气、满,平仄声调是交替的。在上下联中,相对应的音节点上的字是阳和彩、转和开、风和气、来和满,平仄声调是对立的。另外,此副春联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完全达到了“声调对立”的要求。达到了词语对偶和声调对立,就达到了对仗的要求。
(本刊记者付冰冰整理,国家图书馆唐菲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周刊》2024年第3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