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博物馆如何应对文化热

解敏    2024-03-25 10:38:27    新民晚报

年后,全国文化市场火热,多个大型文化展览受到观众热捧,即便在工作日,展馆内依然人潮涌动,观众络绎不绝。

然而,火爆的展览背后,随之而来的是观众预约不上、人流拥挤、观展体验不佳等问题。

博物馆热早已不是个别现象,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到各大省级博物馆在内的文博机构,近期频频因为参观预约难引发公众关注。有的通过取消“周一闭馆”、延长开放等措施应对,依然无法满足观众需求。

博物馆火了,自然是好事,但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增加了,体验感变差了。原来大家印象中安静、惬意、严肃的博物馆,现在有的热闹得如菜市场。安安静静看个展,仿佛变成一桩难事。面对“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爆发式的文化需求和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无法匹配时,以观众体验为重,还是以观众数量为重,或许是当下整个文博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博物馆自身需要优化管理。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每日客流量、拥堵情况,加强现场秩序管理,减轻观展压力。后期通过调整预售、优化参观路线、设置休息区等,尽可能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体验。

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例如,目前各大展馆普遍需要网络提前预约才能观展,是否可以线下给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预留一些现场票,让更多老年人也有机会平等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

近年来,“博物馆+互联网”,令考古、传统文化更接地气,年轻人的创新玩法,也助推了博物馆屡屡出圈。博物馆更要以创新姿态“拥抱”观众,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设计不同的展览内容和形式,结合展陈特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提出,在增强观众观展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网上资源供给,减轻线下参观压力,让云展览、云直播成为常态。

“到博物馆去”,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与一般旅游景点不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这个沉淀历史文化的空间,既要为公众提供服务,更需培育观众。只有为公众提供更多创新的“打开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到博物馆去”才能真正感受更美好的生活。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稷下学宫:先秦思想和图书的汇聚之地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