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稷下学宫:先秦思想和图书的汇聚之地

厉传     2024-03-25 09:55:51    学习时报

战国时期,哪里的老百姓自我感觉最好?哪里是诸子百家最向往的地方?当时最有文化的地方在哪里?产出思想和图书最多的地方在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咱们得先看一段《史记·苏秦列传》生动的文字:“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街道上车水马龙、车轴相接、摩肩接踵,把衣襟连起来可成帷帐,把衣袖举起来可成幔幕,每人甩一把汗珠子就可以像下雨一样。街上繁华热闹,家家生活富裕,人人志气高昂。这说的是什么地方呢?
  这就是2000多年前的临淄(现山东淄博),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当时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城市,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里是稷下学宫的所在地。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学术交流中心和政府高端智库。“稷下”位于临淄城的稷门附近,为了招揽人才,齐国君主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学宫,所以就叫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学者被称为“稷下先生”,他们的学生,被称为“稷下学士”。齐国给稷下学宫的先生学子们各方面待遇非常优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君主礼贤下士,稷下学宫的所有开销都是齐国政府承担,对所有到稷下学宫的人管吃管住,还给稷下学宫的先生们每人分一套高级住宅,给他们“上大夫”的级别,受上大夫之禄,享受很高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同时,稷下先生们还可以“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就是不承担具体行政职务,只是教学授徒、著书立说,不用打卡上班,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意见。当然,也可以专心做学问。
  此外,稷下学宫还实行“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各种学术思想和各个学派并行不悖。凡是到稷下学宫的人,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其中著名的学者有孟子、荀子、邹衍、淳于髡、慎到、环渊、接予、田骈等人,特别是荀子,更是“三为祭酒”,3次担任稷下学宫的一把手,李斯、韩非子、张苍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使得齐国成为战国时期长期引领文化潮流的文化大国,也使得临淄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吸引力的城市。诸子百家纷纷来到这里,有的是游学,有的是常住,甚至一住就是好多年,比如孟子和荀子。
  在稷下学宫,形形色色的门派、五花八门的思潮,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学者们各抒己见,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天天上演“百家争鸣”的大戏。不仅各家之间互相辩论,而且同一学派也互相辩论;不仅先生与先生辩论,学生也与先生辩论;不仅稷下学宫内部互相辩论,还同学宫外部的人互相辩论;不仅和一般人物互相辩论,而且和齐王、齐国宰相也互相辩论。
  正因为这种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使得稷下学宫的思想理论成果或者说书籍的产出非常丰富。因为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宣传自己的主张需要写书,和别人交流辩论需要了解别人的思想、看别人的书,同时辩论的双方都得了解夏商周和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否则你可能听不懂别人说的典故,别人会说你没文化。所以稷下学宫的学子们“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为后世留下大量的学术著作,除《孟子》《荀子》为两位著名的稷下先生的著述之外,《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稷下先生的个人专著有《孙卿子》《田子》《捷子》《邹子》《邹子始终》《慎子》《尹文子》《宋子》等10多种、250多篇。据研究者考证,《管子》一书其实是稷下学者们的论文集。
  司马光的《稷下赋》评价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无疑是齐国历史的华彩乐章。从兴办到终结,稷下学宫大约存在了150年,在这150年间,齐国统治者坚持“官府搭台,学者唱戏”,为稷下学宫的师生们创造了讲学、著书、争鸣的良好条件。在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稷下学宫产出的丰富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文化的许多观点和成果,都可以在稷下学宫流传下来的典籍中找到源头,稷下学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令人遗憾的是,稷下学宫在战国晚期却逐渐衰落了,这是齐国的不幸,更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本来,在稷下学宫的先生和学子们的辅佐下,经过齐威王、齐宣王等几代君主的努力,齐国国家治理井井有条,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到了战国晚期,齐国的国运却出现了一个极大的转折。齐愍王的穷兵黩武激起了众怒,最后被乐毅率领的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一举攻灭,齐愍王被杀,齐国也差点亡国。许多稷下先生都怀着失望之情离开了曾经令他们引以为豪的稷下学宫。这是齐国人才流失的开始,稷下学宫出现了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和萧条。虽然后来齐愍王的儿子齐襄王勉强复国,但想要恢复稷下学宫的盛况已经不可能了。
  而那些稷下学宫的学子们则散居四方,将稷下思想带向了中国各地,其中有很多人来到了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吕不韦瞅准时机,派人到稷下学宫,不惜重金,大力招徕门客,许多人纷纷投奔到吕不韦门下,成为吕不韦的谋士和助手。吕不韦对前来跟随的门客也是礼遇有加,给予优厚的待遇。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吕不韦的门客达到3000多人,这在文化底子薄弱的秦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当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令吕不韦非常眼热。所以吕不韦就命门客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和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全部记录下来,综合在一起编辑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多万字。一部辉煌的集体创作的作品横空出世,当然是以吕不韦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这部书包罗万象,兼容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精华,司马迁评价它是“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可以说是一部先秦的百科全书。为了精益求精,也为了扩大影响,吕不韦还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首都咸阳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
  或许是由于“一字千金”的炒作使得该书被抄录无数、珍藏无数,或许是因为它被看作“杂家”之书而不属于秦代焚书的范围,这部集先秦各家之大成、熔诸子学说于一炉的《吕氏春秋》竟然躲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大劫和秦末战乱。从百家争鸣的年代穿越至今,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竟然真的体现了一字千金的内涵。在中国藏书史上,这不能不说是令后人深感幸运的事。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仁心待万物:中国古代原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