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公布,枣庄市滕州市黄安遗址、潍坊市高密市前冢子头遗址、淄博市高青县陈庄遗址、济南市济阳区青宁村墓地和威海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入选。
过去一年,山东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获批并实施16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考古发掘和阐释能力不断提升,考古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海岱考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贡献度日益彰显。
填补史前文化空白
黄安遗址地处泰沂山系西南,遗址整体呈椭圆形,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后李文化时期遗存和龙山文化遗存。其中,后李文化时期遗存散落分布于遗址外围,遗迹以灰坑和柱洞为主;龙山文化遗存以房址为主,时代多属龙山文化早期。
“后李文化时期遗存此前在鲁南地区鲜有发现,黄安遗址的发掘揭露出该时期保存比较完整的聚落,填补了鲁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距今8000年左右史前文化的空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王永波介绍,此次发现的后李文化时期遗存与鲁北后李文化、安徽小山口一期文化、石山孜一期文化等面貌均有相似之处,对人们了解新石器早期晚段的文化分布和文化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大学教授于海广介绍,黄安遗址发现遗迹500多处,出土各类遗物近600件,具有发掘面积大、遗物丰富等特点。与此同时,遗址文化堆积时期较长,前后延续达8000多年,对区域文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还首次发现以半地穴式房址为特色的龙山文化早期小型完整聚落,房址数量较多、保存较好、排列有序。“房址的完整揭露是海岱地区龙山文化考古的新突破,为探讨龙山时期各类功能和形态不同的聚落提供了新资料,对了解龙山社会的复杂性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于海广说。
多处发现补史之遗
陈庄遗址位于鲁北平原小清河北岸。为配合工程建设,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近年来,为深化西周城址性质研究和齐国早期社会探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继续对其主动发掘,揭露面积约920平方米,清理遗迹531处。“其中,3处西周时期夯土台基、4座甲字形大墓和5座小型墓葬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陈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执行领队董文斌介绍,此次发现的3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规模宏大、营建考究,时代为西周早期,推测其为城址使用时期的大型宫殿基址;4座甲字形大墓出土鼎、簋、甗等青铜礼器10余件,部分器物刻有铭文。“遗址发掘成果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很多空白和遗憾。比如,厘清3处夯土基址的营建、使用、废弃过程,对于解读城址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铭文的释读,有助于揭开墓主身份等。”董文斌说。
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掘的青宁村墓地,共清理出宋金至清代墓葬255座,不仅发现了元代砖雕壁画墓、元明时期舟形墓,还发现明代墓葬133座。“元代砖雕壁画墓的发现将此类墓葬形制的分布范围扩展至黄河以北;舟形墓在济南地区以往发现的元明时期墓葬中前所未见;明代墓葬大多装饰砖雕,是山东地区明代砖雕墓地的数量之最。”王永波表示。
涉水考古探索未知
威海是甲午战争终战之地。2017年至2022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开展了清北洋海军沉舰调查项目,先后发掘定远舰、靖远舰遗址。2023年7月至9月,又对来远舰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据介绍,此次发掘共提取文物1836件,分骨、陶瓷、铜、铁、木等材质,种类包括船体构件、个人生活类物品、武器弹药等。“其中,重要遗物包括刻有‘来远’的镀银汤勺,墨书‘来远三等水手于盛元’的身份木牌等,实证了来远舰身份。”山东大学教授崔大庸表示,该遗址发掘出水的大量文物,充实了甲午战争研究实物资料,将推动近代海军史及甲午战争历史研究再上新台阶。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考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用活科技手段、推动多学科参与,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考古队伍,让山东考古出彩。与此同时,山东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考古工作彰显地域文化,增进民众精神认同,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如,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正采取“遗址保护+社区博物馆+考古研学空间”的设计理念建设考古展示馆,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考古文化空间。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