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郭代杰     2024-03-18 15:11:30    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众多经典中,他对《庄子》有较多的引用阐发,并曾引用“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告诫共产党人要开阔眼界、储备知识、提高能力,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唐代成玄英疏解为“夫容小之器,不可以藏大物”,意思是小的器皿里盛不下大物件。孔子就曾指责管仲“器小哉”,在世人眼中,管仲有“九合诸侯”的功劳,然而在孔子看来管仲不知俭,不知礼,囿于一己之私欲,未能真正匡正天下,导致天下复归于乱世,夫子痛心疾首。那管仲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有救世之情而未讲于君子之大道也。”君子之大道也就是孔子在《礼记》中所描绘的大同景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要实现“天下为公”,则定要以天下为己任,不为利禄而进,不为得失而退,竭尽心力。
  可是,乱世春秋,行大道者几希。战国时期的士人游走列国,常常为了自己的功业,心慕力追,不问计策良善。《史记》记载,商鞅曾三次向秦孝公兜售自己的治国方略,第一次以五帝天下为公之道劝说,无功而返;第二次以三王德治之道进谏,失败而归;第三次索性改说春秋五霸之道迎合秦孝公,获得青睐,终成秦国的座上宾。然而,商鞅心知肚明,以霸道治国难以企及三代之治,究其原因,是“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历史也证明了,商鞅变法尽管成就了秦帝国的一统辉煌,却也造就了国祚短促。所以司马迁对于商鞅的评价是“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在《史记》中,类似的“投机分子”还有不少,如苏秦初入秦国时,意气风发、口若悬河,意图以连横之策游说秦惠王,但却惨遭拒绝。一年之后,他再次复出,并将目标转向东方六国。凭借着对天下各国实力的分析,苏秦提出合纵抗秦的主张,进而一跃成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荀子就曾以“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批驳苏秦,他认为苏秦只是会些阿谀奉承的小道,懂得博取君主宠幸末技的“态臣”而已,以此来否定苏秦的行径,荀子更是作出结论:“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相较于荀子,孟子以“天爵”与“人爵”的概念肯定了君子的操守,“天爵”即是“四端”,“人爵”即是权力。在孟子看来,世人往往是“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只有君子具备“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精神,持续涵养着“大丈夫”品格与天下情怀。
  因此儒家向来强调君子要“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尚书》记载,当周成王消灭淮夷返回王都后,与群臣共商国是,周成王感慨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周王朝之所以现在取得了丰功伟业,正是因为上至天子下至百官有着宏远的志向,兢兢业业地处理公务,少了些蝇营狗苟之辈。孟子有言,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人之所以能够经受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重重磨炼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仰之弥高的道德境界。
  无大志者不足以成大事,成大事者必先立志。明代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他自幼就有成圣之志,11岁的时候问学于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回答:唯有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却思虑再三,反驳老师,他认为做官不能算是人生第一等事,唯有读书做圣贤才是。老师听后目瞪口呆,惊奇不已。之后成为人师的王阳明,依然十分重视立志,每每有弟子登门求教,他必先令其“立个必为圣人之志”。有同样胸怀的还有孙中山,他说过:“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毛泽东更是在青年时代就立下远大的志向:“要趁年轻时学好本领,将来为国立功,为民造福。”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荀子解释道:“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绠就是绳子,绳子短就打不到深井中的水,无知的人就不能了解圣人的言论,这句话就是劝诫后人要读书尚学、增强本领。钱穆曾说过:“器之容量有大小,心之容量亦有大小。识深则量大,识浅则量小,故人之胸襟度量在其识。”意思是器皿的容量有大小的规定,心的容纳度也有大小。学识深厚胸怀就大,学识浅薄胸怀就小,人的胸怀度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识。
  因此,“绠短汲深”,就要学以补之。中国传统文化也向来强调“学”的重要性,《论语》以《学而》为开篇,《荀子》以《劝学》为首篇,彰显了“重学”的思想。在《论语》中,子路曾向孔子求教: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认为“学以成人”,必学而后为君子,学是实现人格理想境界的途径。那么如何实现学呢?孔子主张为学必读书。东吴名将吕蒙原本没什么学识,有一次孙权以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为例劝告吕蒙要多读书,才能更好地当涂掌事。吕蒙大为震动,开始每天读书,有一日,鲁肃找吕蒙商议大事,惊叹其非复吴下阿蒙。毛泽东就屡次引用《吕蒙传》劝诫党内干部要多读书、多学习,“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年轻干部要把“勤学苦练、增强本领”作为练好内功、提升修养的重要方面,这是成为行家里手的关键。
  “学海无涯”,就要持之以恒。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强调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是需要长期付出辛苦的过程,因此要养成坚持不懈的读书习惯,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日常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毛泽东也曾以比喻的方式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他认为我们的本领就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而领导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要持之以恒地学、走深走实地学,要始终保持“卖空”的危机感,养成“上新货”“进好货”的好习惯。
  “学无定法”,就要掌握方法。韩愈有云:“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绠”就是方法的意思,即求知要善读、要掌握学习方法,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首先,韩愈指出博学多闻后要重“潜思”,因“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将思考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其次,学有所得后,要践履所学,学以致用,方能行稳致远,毛泽东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学而学,而是在于入耳入心,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勤奋学习和增强本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的深度决定了本领的高度。同时,学习的广度还影响着视野的宽度和思想境界的高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我们身处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只有胸怀“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境界,砥砺“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的进取精神,方能在新的赶考路上勇毅前行。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闲话明代县令建成的一座园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