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辽宁沈阳实施博物馆“百馆工程”以来,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公布106家开放文博场馆。春节期间,沈阳故宫博物院接待游客24.34万人次,同比增长349%;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接待游客14.93万人次,同比增长608%;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2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6倍……各大文博场馆以优异的成绩,彰显出沈阳打造“博物馆之城”的风采。
出台扶持政策
推进高质量发展
1月11日,沈阳年轮艺术品博物馆内人头攒动,沈阳化工大学的学生正在这里观展。该馆是“沈阳百馆”之一的公益性博物馆,藏品4万余件,主要是塑像、刺绣、唱片、瓷器、票据等。2023年,该馆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馆长李军介绍,博物馆成立两年来得到了沈阳多家单位的支持。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东北育才学校等校的学生来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在这里成立了“百童红色传承宣讲团”,培养了300余名小讲解员。
2021年6月印发的《沈阳市博物馆“百馆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和《沈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明确了博物馆“百馆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对非国有博物馆在新建、晋级、场馆租借和免费开放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
据统计,目前沈阳市开放文博场馆建筑总面积达8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9.6万平方米,展出藏品近7万件/套,从业人员1600余人。在开放场馆中,有5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7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8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备案博物馆中,有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4个国家二级博物馆。文博场馆规划分布趋于均衡合理,城乡博物馆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特色化的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
增加备案数量
打造精品工程
3年来,沈阳新增备案博物馆4家,备案博物馆达23家,沈阳警察博物馆、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沈阳市胡魁章笔墨博物馆先后成功备案登记。
在增加博物馆数量的同时,打造博物馆精品工程的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2023年,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完成了中院三进院正房与东厢房和小青楼二楼的复原陈列。在大青楼三楼的复原陈列中,还策划了张学良“定远斋”珍藏室、书房和张闾瑛的卧室及起居室等复原陈列。“日后红楼群和办事处旧址的回归,将构建起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完整的展览与服务体系。”张学良旧居陈列馆馆长李声能表示。
除此之外,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完成了建馆以来的首次重新设计布局、拆旧建新、提档升级全面改造,沈阳北大营旧址也完成了修缮保护工程,并对外开放。
创新展览陈列效果
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
2022年11月,沈阳故宫博物院“云上故宫”上线运行,沈阳数字化博物馆实现“零”的突破。此外,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完成馆藏文物数字化预防性保护工程。两家博物馆1009件藏品实现数字化,其中一级品46件、二级品192件、三级品363件、一般文物408件,有423件展品制作了3D成像,为网上展览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数字资源支撑。
“3年来,沈阳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文物本体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项目11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起,沈阳在高新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力度。张学良旧居陈列馆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让观众聆听“历史之声”,感受全息技术,进行互动体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成10个多媒体沉浸式技术应用展览陈列场景。沈阳博物馆建成24个多媒体技术应用展陈场景,其悬浮屏文物3D显示系统是此项创新技术在国内博物馆的首次应用,提升了现代化博物馆展陈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增强了展览陈列的代入感、感染力,丰富了观众的研学兴趣与参观感受。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