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邓宝珊将军诞辰130周年。作为西北军著名的爱国将领,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肃省省长,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其生平交游广阔,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建立了革命友谊,与梅兰芳、齐白石、郭沫若等文艺界人士交情深厚。他一生经历涉及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西安事变、两次国共合作、北平和平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本刊开设“爱国将领邓宝珊”专栏,专访将军后人,搜集史乘、考订史实,追忆老将军的爱国情怀。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五日)
近日敌侵西北之消息又有传闻,谅尊处早已得悉。不论迟早,敌攻西北之计划是要来的,因之准备不可或疏。高明如兄,谅有同情。特嘱陈奇涵同志趋谒麾下报告防务,并将敝党六中全会之报告、决议、宣言等件带呈左右,借供参考。倘有指示,概祈告之奇涵。专此。
戎绥
弟毛泽东上
十二月五日
1938年冬,毛泽东一纸书信,和党的六中全会之报告、决议、宣言等函件,穿越陕北的高山与寒风,一并送到国民党第21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手中。
自古以来,中国西北都是军政边防体系的战略要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西北地区也成为侵华日军虎视眈眈的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以关中子弟兵为主体的西北军孙蔚如部队,在中条山下浴血奋战,粉碎日军10余次进攻。在信中,毛泽东首先表达了对西北战事的关心。
1909年,年仅14岁的邓宝珊在甘肃兰州投军,先后参与辛亥伊犁起义、护法运动、三原起义、北伐战争,小小年纪就全军闻名,一路成长为西北地区重要将领。他在军中看书习字,勤练本领,考察社会民情,结交进步人士,早早萌发仇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1924年国共合作期间,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在国民军中开展活动,邓宝珊就受到共产党政治主张的影响。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邓宝珊受此感召。彼时,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扎根陕北革命根据地,三军过后尽开颜。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生死决战中,毛泽东军事思想日渐成熟,对西北局势作出高瞻远瞩的判断。他指出,扎根陕北的发展重点在宁夏,“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
深居西北腹地,毛泽东长期密切关注国内局势与国际情形。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审时度势,积极对外保持书信往来,获得以邓宝珊等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与支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多年的革命生涯,使邓宝珊对于时局与国情有深刻的认识,作为西北将领,他消极应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多次对中央红军提供支持与帮助。
毛泽东曾多次派王震、南汉宸等人前往榆林与邓宝珊协调抗日事宜,双方达成了和平相处的默契。整个抗战期间,邓宝珊学习马克思主义、研读延安书刊读物,长期与陕甘宁边区保持睦邻友好关系。收到这封信的次年春天,他与毛泽东一见如故,并在延安留住一周,参观了抗大、陕北公学等学校,出席了文艺晚会和群众大会,双方的交情更进了一步。
(作者邓成城为全国政协原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
(《人民周刊》2024年第2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