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我在戈壁“画”龙

常嘉煌(口述)/ 本刊记者 何娟(整理)    2024-03-13 19:09:36    《人民周刊》

编者按:2024年是常书鸿诞辰120周年、李承仙诞辰100周年,他们的儿子、著名画家常嘉煌在本刊开设专栏“嘉煌说敦煌”,回顾常氏家族的文化苦旅。

在敦煌,自古就有致敬先驱、守护遗产、铭记先辈、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代代学者踏沙而行,弘扬优良的传统,赓续古老的文明。20世纪30年代,在常书鸿等人的推动下,“敦煌学”应运而生。1996年,李承仙、常嘉煌母子继承常书鸿遗愿,在甘肃党河开凿现代石窟,完成了延续敦煌文明的又一伟大创举。

 

玉兔归宫,神龙天降。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在传统文化中寓意丰富,象征着神圣与权威、强壮和力量、智慧与灵性、风调雨顺和平安吉祥。新世纪的转盘转过二十四载,甲辰龙年到来,让我回想起庚辰年与龙有关的记忆。

1999年12月,全世界都在期待新世纪的到来。一天深夜,凤凰卫视刘长乐来电话说,他们从希腊到中国的世纪之旅将要路过敦煌,将采访古代莫高窟和当代党河石窟。同时希望听到我的好创意。‍

我从小热爱地理,特别喜欢纳斯卡平原的地面图形,每次乘飞机俯瞰大地和浩瀚的戈壁,总会在脑海中构思创作,希望能够增添一点新的东西。在农历庚辰年到来之前,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西北戈壁上画一条巨大的龙。
 

常书鸿在1945年临摹的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壁画中龙图案。(受访者供图)
 

《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华夏儿女自称“龙的传人”。在文化历史上、民间传说中,作为民族的图腾,龙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地位,长期活跃在文人墨客的书法画作中,抒发对上古神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敦煌壁画的作品中,龙也是浓墨重彩的题材之一,其形象通常是身躯修长、龙鳞森森、龙爪翻飞,狂奔飞舞、腾云驾雾,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潜龙腾跃而起,为壁画注入神秘庄严的气息。

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S.5448《敦煌录》记载显示,中国古代的水神称为河伯,名冯夷,多作龙形。对于干旱少雨的西北,民间百姓盛行对龙的崇拜,神龙腾云驾雾、和风化雨的形象,多次见于敦煌壁画。在榆林窟第25窟的北壁,就描绘了的龙王乘坐祥云、布阵施雨的场景。莫高窟五代第36窟则描绘了龙王家族的形象,画中龙王皆为人身龙尾,头戴宝冠,长发披肩,璎珞饰身,手捧宝瓶、珍珠等物,在海面上参拜礼佛,霸气又威严;随行的龙女梳双鬟望仙髻,头部带花冠,修眉秀眼,面容沉静恬淡,正手持香炉前行。莫高窟宋代第235窟的五龙戏珠藻井图,金龙环珠飞舞,守护水源,活灵活现。榆林窟唐代第25窟的北壁,守宝神龙端坐于彩云之上,正气凛然,象征着守护与赐福。

龙以丰富多彩的神灵形象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敦煌,留下浓墨重彩的画面和瑰丽神奇的遐想,生生不息的文化图腾,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情感纽带和集体记忆,承载着人民对神灵的崇拜与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古代延续至今。

日本龙的形象中,总能看到我国南宋著名画家陈容的遗风,其《五龙图》《六龙图》《云龙图》等代表作都在日本馆藏,数百年来广受追捧和效仿。2017年,《六龙图》由藤田美术馆卖出超3亿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新世界纪录。

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美籍华人艺术家蔡国强通过烟火爆炸艺术作品——《延长万里长城一万米——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从长城最西端遗址开始,将1万米长的导火线和600公斤火药沿着沙漠脊线摆放,点燃后形成一道火墙,划破大漠,历时15分钟,让长城的轨道短暂延伸……而我希望创作环境艺术品——新的绿洲,用龙的意向,祈愿西北大地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西北的民俗也有舞龙的传统,据说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我的想法得到了在北京出差的嘉峪关市市长的赞同,但他说:“我的大画家,您画一张画很容易,这么大一张画是需要钱的。”

我很郁闷,乘坐伸不开腿的夏利出租车回家,路过辉煌的天安门广场时突然想起北大资源集团——我曾经为庆祝北大百年校庆赠送过巨大的油画作品。通过电话沟通创意,他们回应表示支持。我对钱没有概念,脱口而出10万块。他们说:“你明天到办公室来吧!”

资源集团表示,龙年是中国人民值得庆贺和期待的年份,他们还请艺术家楼家本在北大资源宾馆外做了一条不锈钢的龙。如此看来,雕塑、画作确实都是费钱费力的大工程,知易行难。

我决定用中国汉字作为依据,从历代书法家作品里的上百个龙字中,选中了唐代“草圣”怀素的草书龙字。在书法艺术领域,草书以其独特的风格气质,创作了无与伦比的美学境界,其灵动狂野、飞扬肆意之姿,如疾风骤雨、变幻万千,富有神龙气韵。怀素之“龙”,笔墨触发,与人间对话,用书法的意蕴唤醒新生的力量,铺陈在大地之上,肆意绽放,犹如江河蜿流,徜徉西北圣土,阅遍人间春色。

搭乘西去的列车,我脑海中情景交融。路过兰州,特意请教好友任震英先生的女婿邓总工程师:如何在地面落实这幅巨大的作品?他告诉我,建筑业有放大样的技术,只要你有设计图都能完成。他把图片输入电脑后,立即打出一张有计算格的一平方米的1:1000的图纸。在路上我还认真数了数,一共250个小方格。落实到地面上,也就是25000平方米。‍

到嘉峪关当晚,市委书记来宾馆看望,他对这个将要植树绿化的环境艺术创意非常感兴趣,说:“这是嘉峪关的荣誉,现在就请主管国土规划的副市长来。”我们当天晚上讨论决定,将“龙”的中心点安排在嘉峪关长城第一墩景区内。

1999年12月31日,市委书记来电话说,下午举行“中华龙林”奠基仪式,我非常吃惊,这么快就完成了所有手续。

下午,现场聚集了嘉峪关市党政军部门的负责人,地面立着一根木桩,市委书记让我先打第一锤,大家齐心合力完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中华龙林”。市长握着我的手郑重说道:“明年见!”

这时,天已经擦黑,我还要赶到敦煌和母亲一起度过新年,就匆匆告辞了。‍

经过400公里的疾驰抵达敦煌,刚好听见新年的钟声敲过,满城都是鞭炮声,母亲见到我说:“长乐、小毛支持我们党河石窟,赠送的新年礼物是一台北京吉普。”我告诉母亲,我在准备给他们的“回礼”——世界上最大的“龙”。

第二天元旦,嘉峪关市来电话问:“跨年夜下了一场大雪,地面白茫茫一片,是否继续进行?”我表示风雪无阻。第三天,雪化后我赶到嘉峪关,请当地的建筑设计院开始放样,他们根据图纸钉了50个木桩,拉线测量,用铁锨撒了20吨煤粉,第一步放样完成了。

沿着这条10厘米宽的煤粉线,需要喷洒颜色才能从空中看到“龙”字。我绞尽脑汁寻找染料,突然在文具店发现了一瓶甘肃武威生产的墨汁,怀素用墨写字,这条龙也应该用墨!

我立即拨通了这个小工厂的电话,他们表示全力支持。我用墨汁做了稀释和喷洒实验,喷洒长8000米、宽5米的墨带,需要将3吨墨汁稀释到110吨水里,政府请求当地的消防部门在不影响消防任务的前提下给予支持,消防队长也姓常,他说:“老弟,这件事交给我了!”我建议在消防车上装一个可以侧喷5米的龙头,最终经过改装试喷成功。

当时,墨汁厂只有2吨存货,经过连夜加班,3吨墨水如期抵达。浩大的工程开始了,3台消防车沿着煤粉线前进喷洒,经过3个昼夜顺利完工,将浓淡多变、干湿有致的墨色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弛有度气势逼人,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与此同时,电视台拍摄团队也已经到达现场。我乘坐赵群力副台长亲自驾驶的轻型飞机,终于看到了壮观的地面大字,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报道称:这个“龙”字长1000米、宽800米,面积接近两个天安门广场,是人类最大的环境艺术品。戈壁滩上,蛰龙仰首,云烟之间、水墨氤氲,浓淡相间、疏朗简洁,线条流畅、神采飞扬。神龙通天潜渊、纵横驰骋,守护人间烟火,观望万象华章,尽显安宁与祥瑞。

 

常嘉煌作品《“龙”》(受访者供图)

 

消息传到国外,美联社和日本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日本电视台还特地租用热气球升空600米,主持人激动地大声说道:“当21世纪到来之际,崇尚龙的中华民族用巨幅书法作品来表示他们的环保决心!”

回到日本后的某一天,孩子放学回来告诉我,老师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赞扬爸爸!她将老师赠送的《朝日新闻》带回家,报纸第一版刊载了一幅照片,标题是《中国沙漠悠然出现巨大的龙》。

庚辰龙年到来之际,嘉峪关政府和中央电视台在直升机航拍下,完成了《烽火》的巨大活动。

春节过后,我拜访嘉峪关市,还没进市委书记办公室,就听到他接电话:“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不能这么迷信!”原来,这一年农历二月二时,嘉峪关城楼附近,6个长年干枯的泉眼出水了。

次年,数百名解放军战士和机关干部在这片不毛戈壁种植了一条蜿蜒8公里的红柳沙枣林带。

24年过去了,当年的墨迹早已消失,由于嘉峪关市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华龙林”已经成为一片巨大的绿洲,陪伴着古老的万里长城,绵延万里,生生不息。

2024年新春 

 

(《人民周刊》2024年第2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2期

上一篇:《先驱》:早期青年团工作的指南
下一篇:95岁抗美援朝老兵江传池:当个好兵是一生的信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