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冯如: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先驱

邓田田     2024-03-08 11:28:02    学习时报

冯如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飞机设计家、制造家、飞行家,也是第一个飞机制造企业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8年,却带领中国航空事业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探索者和先驱者。
  漂泊他乡,立下“航空救国”的奋斗目标
  1884年,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让他从小就懂得了奋斗报国的道理。冯如12岁那年,在美国旧金山务工的表舅回乡省亲,见冯家饥寒交迫,便带他出国做工养家,从此踏上漂泊异乡的远途。
  初到异国打工的日子历尽艰难,他经常遭遇刁难、打骂和虐待,还多次被无理解雇。艰难的处境、不公的待遇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顽强的斗志,他决心要为改变中国人被欺压的命运奋发图强。虽然他当时经常工作时常高达12个小时以上,回家依然挤出后半夜的宝贵时间来学习。目睹美国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后,他默默立下志向:“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为了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学成报国,他节衣缩食挤出学费,进入夜校攻读机器专业。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冯如成为一名优秀的机器发明家,他不仅理论扎实,“三十六种机器无不通晓”,而且于技术领域多有突破。当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才刚刚问世,冯如改良的无线电传送机就“能发能收,电码灵敏”。他设计的小型发电机,不但轻巧便捷,而且效率倍增,许多美国厂商都争相订购。
  1903年12月17日,美国飞行家莱特兄弟自制飞机试飞成功,消息传来,冯如顿感振奋不已。他敏锐地预料到飞机将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大有用途,于是决定将研究方向改投至对国家更有用的飞机制造中去。“是(指机器研究)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事利器,莫若飞机,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当时,飞机技术才刚刚面世,欧美人也只将其视作一种新奇玩意,并未发现其巨大的武器潜力。冯如却远识于未萌,提出了“航空救国”的主张:“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微特足以固吾圉,且足以摄强邻矣!”从此,“航空救国”便成了冯如人生的奋斗目标。
  创办工厂,成功研制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架飞机
  1908年5月,冯如变卖家产,又募得资金1000余美元,在美国奥克兰市一间仅有7.4平方米的屋子里创办了广东制造机器厂,开始试制飞机,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他以莱特式双翼飞机为样板,经过艰苦研发,历时一年,终于生产出第一架中国人试制的飞机。不料飞机试飞至数丈高时,突然坠落在地,冯如侥幸死里逃生。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在此时,飞机厂房不幸起火,冯如多年心血化成灰烬,资金也所剩无几。他的父母听说他差点丧生,便来信劝他放弃航空志向,回乡过安稳日子。冯如手捧万里家书,毅然回信“飞机不成,誓不回国”。
  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华工在野外搭建蓬屋,继续飞机研发事业。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在1909年9月21日,成功飞起了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制成的第一架飞机——“冯如1号”。这一天,距离美国莱特兄弟的成功试飞还不到6年。飞机迎着强风,围绕一个小山丘飞行近800米。尽管飞机在设计上仍有不足,但已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1910年,美国飞行家奥维尔·莱特及亚屈在洛杉矶进行飞行表演。为借鉴经验,冯如专程前往参观,不料表演者为了保守技术机密,竟然拒绝参观者近前观察。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上的封锁,愈发激发了冯如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斗志。回到奥克兰以后,他日夜钻研航空技术,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多次试验,在不断打磨中一次次提高飞机性能。终于在1911年初,他又研制出一架新式飞机,名为“冯如2号”并试飞成功。
  “冯如2号”表现出的优秀性能,证明由中国人自主开发的航空技术已处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飞,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美国《旧金山星期日呼声报》用整版刊发长篇报道《他要为中国龙插上翅膀》,详细介绍中国人冯如的伟大成就。此后,冯如又多次驾驶飞机公开试飞,其时速最高达104公里,飞行高度最高达200余米,在技术水平上甚至超越了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参观冯如飞行表演的中外人士数不胜数,正在为中国革命而奔走的孙中山先生现场参观后,激动地迎上去,紧紧握住冯如的手,兴奋地赞叹:“吾国大有人矣!”
  回国报效,为祖国航空事业献出年轻生命
  “冯如2号”试飞的巨大成功,令无数海外华人鼓舞振奋。同时,美国人也想用重金拉拢他。对此,冯如断然拒绝。多年来,冯如为探索航空科技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祖国“壮国体、挽利权”。“壮国体”,就是使国家强大起来;“挽利权”,就是用武力打破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膏腴的妄想。“冯如2号”甫一成功,冯如便召开公司股东会议,快速办理飞行器公司迁返手续。1911年2月22日,冯如怀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率领飞行器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携带全部设备,连同两架配备有最高级格塞林发动机的先进飞机,乘船回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冯如立刻投身革命,义不容辞地出任飞机长,为加紧制造飞机投入北伐,他立即于广州燕塘创立广东飞行器公司,这是当时中国国内除南苑飞机工厂(1910年开办)外的第二家飞机制造公司。尽管冯如组建的军事力量尚未来得及投入战场,清帝即被迫退位,但著名飞机制造专家冯如的加入,对壮大革命声势、推翻清朝腐朽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一次试飞中不幸罹难,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祖国的航空事业,他嘱咐助手说:“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年轻的冯如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28岁。冯如去世后,被葬在黄花岗烈士墓园,以示纪念。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莫高窟大佛殿清风》说起
下一篇:河北发现孟氏中生鳗化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