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革命战争年代,动员妇女参战是我们党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抗战时期沂蒙地区的妇女动员就是我们党开展妇女工作的成功范例。
动员妇女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妇女是抗战的重要力量,妇女工作迫在眉睫。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党统一思想行动,制定了明确的妇女工作任务和目标,这成为成功动员妇女的前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根据这一形势,1937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妇女工作大纲》,明确指出“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从争取抗战民主自由中争取男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平等,改善与提高妇女地位,反对一切封建束缚与压迫”的妇女工作总目标,即在动员妇女参加民族解放的进程中解放自己,将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相结合,为动员妇女指明了方向。
进行统一有序的组织。1938年五六月间,山东开始有计划地派出一些同志专门做妇女工作,首先在胶东,接着在鲁北、鲁南、鲁西等地。但由于当时鲁南的沂蒙地区封建思想浓厚,群众对党和军队认识不清,加上我们党在妇女工作方面经验不足,妇女工作开展比较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山东妇女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从恢复整理组织开始,成立了动员妇女参政参战的各级妇女团体领导机关,为统一动员妇女提供了有力保障。妇女组织中以妇救会最为普遍,县以下的团体名称为县、区、乡、村妇救会,专区以上称妇女救国联合会。截至1940年8月,山东工农青有组织的地方都建立了妇女组织,有组织的妇女达到31万,涵盖贫农、中农、富农、佃农、商人、工人等各种成分,兼顾各阶层妇女的利益。同时,还创新性成立了山东妇女宪政促进会(县区以下成立妇女宪政座谈会、研究会)。
沂蒙母亲王换于在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选为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妇救会会长,不仅创办战时托儿所,照料抚养革命后代,还为我们党保存了《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等重要文件。沂源县松崮村的于明英大娘也在八路军的引导下成为妇救会会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先后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去参军。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地区成功动员起来的典型妇女群体,为沂蒙革命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广泛灵活的教育宣传。为提高妇女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开办大批训练班、识字班、夜校、俱乐部等,不断提升妇女教育。其中,识字班的学生多是中青年妇女,成为当时最普遍、影响最大的教育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1940年8月,山东省识字班有760多处,参加者约13万余人。1943年,莒南县有妇女识字班520多个,参加者15700余人。当时还流行着《识字班》之歌:
识字班来什么班,俺上夜校去上班。
一上上到下二点,回到家中去纺线,去纺线。
个人识字个人好,妇女地位提高了。
能看书来能看报,还能看个“白黑票”(当地钞票)。
有的妇女不识字,两眼瞪着干着急。
看书识字懂道理,想起过去干生气,干生气。
识字班教育大大提高了沂蒙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了一批妇女干部,为妇女走出家庭、参政议政、拥军参战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至今,沂蒙地区还称呼未婚女青年为“识字班”,足见这一教育形式对沂蒙妇女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党还运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动员妇女。比如,运用群众大会、纪念会、戏剧、歌曲、小调、漫画、化装宣传、刊物等形式。著名的《反对黄沙会》(即《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歌曲《跟着共产党走》都诞生在抗战时期的沂蒙地区。为宣传妇女放足,八路军还编排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口号:“今年种地人真忙,组织妇女把脚放,大脚赶路多稳当,放脚劳动多荣光”。还有生动形象的《放脚歌》:“小脚的行动站不稳呀,前走走后倒倒,站都站不稳,你看那大脚的走路多排场,姐妹们联合起呀,齐心把脚放”。这些非常贴近妇女生活的教育宣传使沂蒙妇女逐步解放身心并切实行动起来,成为我们党成功动员沂蒙妇女的关键。
一切从妇女利益出发。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从妇女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她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切实保障妇女各项权益。比如,根据妇女家务和农忙状况,减少妇女开会次数,取消各种名目繁多空洞的生产生活小组,减轻妇女负担;还颁布一系列暂行条例、办法、细则等,保障妇女在生产、婚姻、继承等各方面的权益。比如,1942年颁布《晋冀鲁豫边区产妇婴儿保健办法》《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945年颁布《冀鲁豫行署关于女子继承等问题的决定》《山东省女子继承暂行条例》《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等。在做妇女工作时,我们党始终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找到妇女“最迫切需要,最易于了解”、使妇女“得到利益的问题”开始,这是我们党成功动员沂蒙妇女的根本。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