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北平入城式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转移到程树增的老家山阳村,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937年11月,程树增在山阳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发展群众壮大队伍的工作。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在泰安徂徕山直接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1月中旬,山阳村党支部组织的80余人武装编为第4支队8中队,程树增任中队勤务员,后被调到支队宣传队任宣传员,随部队在泰安、莱芜地区开展斗争,先后参加了胶济铁路破袭战、六一反“扫荡”、莱东反顽战役等作战行动。
1943年4月,程树增任鲁中军区1团3营9连指导员。在1944年5月保卫麦收战役增援莒沂安大队的战斗中,程树增带领9连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千余人的5次冲击,将敌击退。
抗战胜利后,程树增随部队渡海来到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19团3营副教导员,先后参加了本溪、四平、通化和临江保卫战等。1948年3月,程树增任3营教导员,5月被组织选送到哈尔滨干部大队学习,10月学习结束后到118师巡视组工作,后任118师供给部政委。
1949年2月3日,118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入城式。程树增随部队从正阳门进入,然后奔前门大街,从东直门出去。走了一整天,出城的时候天都黑了。满街都是人,有学生爬上车,在炮槽上写标语“解放军万岁”“欢迎解放军”。
解放战争期间,程树增随部队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先后两次负伤,荣记小功6次。
后勤运输保证部队取胜
1950年10月19日,程树增随部队入朝参战。118师是40军的主力,在朝鲜战场上每次战斗都是打先锋。
第一次战役打响时,部队携带的粮食即将用完,而国内后勤供应又没及时跟上。时任118师后勤处政委的程树增,为解决部队急需的粮秣问题,带领后勤处的同志积极同朝鲜当地政府进行协调,借取仓库储备粮食解决部队给养,确保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第二次和第三次战役中,敌人在志愿军的猛烈打击下节节败退,丢下大批物资弹药。程树增冒着敌人空袭的危险,带领人员克服山高路险等困难,收缴武器弹药和食品,及时为部队进行补给。
第三次战役后,敌人加大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轰炸封锁,车辆损失严重,运输力量不足,后勤保障更加困难。为了减少损失,程树增带领后勤人员认真研究敌人空袭和炮击规律,调整运输时间和间隔距离,规定运输途中人与人之间距离20至30米,牲口80至100米,大车100至200米,汽车随装随走,采用这种方法后,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大大减少。
正是广大后勤指战员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构筑起一道钢铁运输线,才保证了一线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构筑“地下长城”
第五次战役后,程树增改任118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52年5月,118师进至左起临津江、中经马良山、右至金尺洞东北一线阵地,进行坚守防御作战。
原来前沿防御工事,好些地方还只是深堑壕加猫耳洞。主阵地的坑道也是又浅又矮又短,基本上是在石层上面的风化土层挖掘的。积土只有3到5米厚,扛不住重炮和炸弹的轰击。许多坑道出口还是天窗井口式的,进出很不方便。志愿军司令部颁布加修工事的新的标准,要求部队挖掘能够防空、防炮、防火、防毒、防雨、防潮、防水、防寒,坑道顶部距地面30米以上,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出口的永久性坑道工事。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40军党委号召全军动员起来,像打战役一样,突击构造一道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而大规模修筑坑道工事,需要大量木材,上级给程树增下达任务,要求在一周内准备输送10000根原木。程树增二话没说,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带领部队上山伐木,仅3天就砍送13000余根,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1952年7月24日,程树增奉命参加118师政治部召开的政工会,不料会议地点被敌机发现,敌人出动大批飞机轮番进行轰炸,程树增不幸牺牲。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