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飞夺泸定桥的江西勇士

郭婷婷 马晓敏     2024-01-15 11:03:13    学习时报

在四川省泸定县城区,矗立着一座形似铁索的纪念碑——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记载了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之战。80多年前,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以下简称红四团)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踏悬空铁索,奇绝惊险地夺下泸定桥,打通红军北上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纪念勇士们的英雄壮举,后人在纪念碑前两侧竖起了22根方柱,但只有3根刻着头像和名字,2根刻着名字,剩下的只刻着“战士”两个字,吸引着无数人寻觅查证,让无名勇士英名永存。目前已确认身份的勇士有12位,其中5位是江西人,他们分别是宜春高安市人廖大珠、宜春袁州区人刘梓华、上饶铅山县人杨田铭、赣州瑞金市人李友林、赣州赣县区人刘金山。南征北战中,勇士们以视死如归的气概、坚韧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胆识展现了赣鄱儿女的风格与担当,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泸定桥头鏖战急
  勇士们所在的红四团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叶挺独立团,团长是被称为“斧头将军”的黄开湘,上饶弋阳县人。1935年5月,中央主力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并于下旬进抵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蒋介石认为“大渡河天险,共军断难飞渡”,断定红军“必步石达开的覆辙”,调兵遣将南攻北堵,企图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畔。在这危急关头,中革军委决定迅速夺取泸定桥。27日,红四团接到中革军委命令,要求他们3天之内必须赶到泸定桥。安顺场距离泸定桥320里,全是蜿蜒陡峭的羊肠小道。急行军一天的红四团刚走了80里,28日早上又接到上级电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面对“万万火急”的军情,饥寒困乏的战士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和心理极限,创下了一昼夜强行军240里的惊人纪录,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
  泸定桥飞架于30多米高的大渡河上,长100多米,宽约3米,没有桥墩,从河东岸到西岸只有13根碗口粗的铁索相连,其中9根构成桥面,两边各2根形成栏杆扶手。桥面上原本铺有的木板早已被敌人全部抽掉,只剩下光溜溜的13根铁链子。河对岸的敌人自恃有天险凭仗,狂妄地叫嚣挑衅。为了迅速攻下泸定桥,红四团决定从党(团)员最多、战斗力最强的钢铁红二连中挑选部分人员组成夺桥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担任队长,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坐镇指挥。身材矮小的刘梓华是红二连副班长,第一个站出来坚决要求加入,廖大珠见他求战心切、机敏灵活,又有强渡乌江的战斗经历,很适合担任正面突击任务,就批准了他的请求。李友林是红二连党支部书记,也是团里少有的文化人,杨成武刚开始不同意他加入突击队,但李友林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冲锋陷阵,坚持要求参加,杨成武只好同意。经过严格挑选,红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特等机枪射手赵长发,战士杨田铭、云贵川、魏小山、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等人也被选为突击队员。红三连党支部书记刘金山得知自己不在突击队之列,便找到团领导强烈要求参加战斗。考虑到刘金山有勇有谋且擅长近敌作战,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增补他担任突击队指导员。
  下午4时,战斗正式打响。22位勇士在战友们炮火的掩护下,手持短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攀爬着晃晃悠悠的铁索向敌人匍匐前进。在敌人稠密的弹雨下,魏小山、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4位勇士当场牺牲,但其他勇士毫不畏惧、越战越勇。当他们快到桥头时,气急败坏的敌人慌忙用煤油把堆集在桥头的桥板点燃,顿时浓烟滚滚、火焰冲天,不仅把铁索烧得通红滚烫,东桥头也瞬间成为一片火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连长廖大珠振臂高呼“同志们,冲呀!大火挡不住英雄汉!”说完第一个冲进火海,紧接着,刘金山、刘梓华、云贵川、李友林、杨田铭、王海云、赵长发……陆续冲进火海。衣服、帽子被点燃了,眉毛、头发被烧焦了,身上的皮肤更是被烫得血肉模糊,但勇士们全然不顾,一冲出火海便跃上桥头与敌人展开激战。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勇士们就用大刀肉搏。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成功夺取泸定桥,并占领了泸定城,为主力部队摆脱险境杀开了一条血路。
  5月30日,泸定桥上,红旗飘扬。毛泽东伫立桥头,手扶铁链深情地说:“这样险要的桥都能夺取,说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腊子口上降神兵
  攻克泸定后,勇士们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又随着部队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9月抵达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的最高峰,素有“天险门户”之称。腊子河上横架着一座东西相连的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凭借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国民党军不仅在沿线重兵设防,还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妄想将红军消灭于此。
  9月15日,红四团接到中革军委命令,要求他们继续北上,向甘肃岷州前进,3天之内夺取腊子口,扫除前进中阻拦之敌。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进行了周密部署,指挥部队向腊子口发起数次冲锋,但均因地势狭窄无法展开兵力,伤亡惨重。红四团重新调整作战方案,决定由杨成武率六连继续在正面佯攻,黄开湘则率领一连、二连翻越天险从山崖侧面迂回突袭敌人侧背。这时,团里有个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向尖刀排排长刘金山建议,由他引路从后山攀岩登上山顶,消灭守敌。刘金山觉得云贵川的建议有道理,便主动向黄开湘申请组建敢死队。黄开湘考虑后认为计划可行,决定由刘金山担任敢死队队长,每人配备足够的弹药和一把大刀,根据地形分成几组从后山爬上去。在向导的带领下,刘金山让战士们用绑腿连接成绳子,一个拉着一个,趁着夜色攀着野藤往上爬。他们快到山顶时被敌人发现了,正当刘金山拔枪时,敌人一枪打断了他的右手食指,枪也掉进深不见底的悬崖,但他仍用负伤的手紧紧抓住野藤爬上了山顶,用腰间的大刀劈死守敌,队员们由此顺利爬上山顶并发出登顶成功信号。一时间,红军犹如神兵一般从天而降,对敌人发起猛烈进攻。激战中,李友林的右腿中了一枪,鲜血直流,轻伤不下火线的他被战士强行抬下来后,用牙咬住木棍,自己用刀挖出了子弹头,然后用含硝的火药给伤口消毒,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四团终于攻下腊子口。这是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充分展现了黄开湘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事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有斧头将军(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杨成武)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此后,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勇士们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在平型关、黄土岭等重大战役战斗中立下赫赫功勋。
       和平年代葆本色
  革命战争年代,勇士们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用13根铁链铺就了通往共和国的康庄大道;和平时期,他们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用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飞夺泸定桥的5位江西勇士中,刘梓华、杨田铭、李友林、刘金山4人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廖大珠1935年在陕北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满身伤痛的刘梓华被组织安排在华北军区医院疗养,但身体一好转,他就对领导说:“我不能长期休息,我可以做些工作。”遗憾的是,1951年4月17日,刘梓华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刘梓华向来看望他的战友们说:“同志们好好努力吧!我不行了,不能再为党工作了。”
  杨田铭在1935年11月的直罗镇战役中不幸头部中弹,身负重伤,后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伤愈后进入中央警卫团。1951年3月,杨田铭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秘书长。因积劳成疾、伤病缠身,杨田铭不得不长期在医院住院疗养。他经常应邀给后辈讲革命故事,但他从未向家人主动提起自己参加过夺取泸定桥的战斗,还经常勉励女儿好好学习,将来成为革命的接班人。1963年10月,杨田铭在上海病逝,但直到他去世,都没人知道他是22勇士之一。
  戎马一生的李友林,是战场上的幸运儿,身经百战的他只在腊子口战斗中负过一次伤。新中国成立后,李友林先后在陆军、防空军、空军等部门工作。1951年,李友林曾回乡探亲,和家人谈及革命经历时,嘱咐家人不要大肆宣扬,还教育家人“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红军精神就是坚定信仰,舍生忘死,一往无前”。对于自己的传奇经历,李友林从不炫耀,更不以英雄自居。他常常说:“赞扬自己、抬高自己是罪过,牺牲的战友是英雄,我们活着的人都为他们感到遗憾。”1997年9月,李友林因病在北京逝世,身边的同事此时才知晓他原来是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
  1952年,刘金山的档案组织鉴定里写着这样一段话:“政治立场坚定,任何情况下没有动摇过,对党一贯忠实可靠……从来没有闹过个人问题……作风正派,生活朴素……个人利益能服从党的利益。”他谦逊豁达、淡泊名利,1955年授衔时,刘金山主动提出让级,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提高老红军待遇时,他又主动要求降级。刘金山不仅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搞特殊化,还时常教育子女“我没有任何理由向组织伸手要这要那,你们五兄妹也别向组织提什么要求”。5个子女无论是入学还是找工作,都没沾他的光。1999年9月,刘金山在江苏苏州逝世,享年91岁。
  潮涌赣鄱,红土激荡。勇士英名,永垂不朽!(摘自2023年第9期《当代江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书香盈楼藏古今
下一篇: 宋代的租房购房政策与风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