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朱洪山:永不熄灭的“地下之火”

2024-01-10 11:39:10    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

朱洪山,191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慈溪县庄桥,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1月,新四军浙东主力部队北撤,浙东区党委决定成立留守处,主要负责安定人心,收回抗币、粮票,安置遣散人员、处理遗留物资等,朱洪山担任留守处副主任。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向四明山区发动疯狂的“围剿”,环境极其艰苦险恶。为了保存实力,朱洪山选择了群众基础较好、地方党员较多的孔岙作为立足点。在比较隐蔽的芦鸡岙,他们用竹木柴草搭了一间茅舍,戏称为“公馆”。

在那段时间,朱洪山经常写日记,并打算将来写本书,让大家看看反动派是怎样反人民、党是怎样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战友问他书名,他回答说:“地下之火”。

在新的斗争环境里,朱洪山动员大家学政治、学爬山、学摔跤等。有同志问他为什么要练爬山,他说;“要消灭反动派,要保护自己,要靠有双‘飞毛腿’跑得快。”他自己确实练就一种本领:从一株毛竹跳到另一株毛竹,甚至能整排毛竹跳过去,不会落地。他经常和同志们一起练摔跤,且喜欢找最强的对手比赛。

朱洪山也要求大家努力学文化,他说:“我们共产党人革命不光为今天打仗,将来还要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组织上叫你去当乡长、区长、县长,没有文化怎么行?”

1946年12月31日,朱洪山在鄞西罂湖乡潘岙村工作时,被敌人包围。他首先发现敌人,立即鸣枪报警,把敌人引向自己,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9岁。当地人民为纪念朱洪山对浙东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把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洪山乡,他工作过的壶潭小学改名为洪山小学。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
下一篇:《论语》对做好调查研究的启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