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3项“河北经验”全国推广

2024-12-27 13:59:08    河北日报

12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总结全国各地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邯郸市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石家庄市井陉县修建太行天路、河北省系统宣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效3项举措入选经验清单。

在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方面,邯郸市于2023年10月出台《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条例共七章四十九条,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原则、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措施、管理体制以及经费保障等内容。

条例本着突出重点、应保尽保原则,通过建立保护名录制度,以精细化管理框定所保护传统村落的层级、范围;通过细化规划保护措施,以清单管理的方式实现保护边界的界定相对清晰、内容基本明确;通过结合地方实际,将具有邯郸地方特色的重点保护对象纳入保护范围,实现有依据、有特色、可操作。

作为“千年古县”,石家庄市井陉县拥有中国传统村落48个。然而,由于交通闭塞,这些村落一直“藏在深山无人识”。

井陉县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修建了太行天路,将吕家村、大梁江村等29个中国传统村落串珠成线,形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片区,推动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井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股股长梁经纬介绍,井陉县29个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天长镇、于家乡、秀林镇、南障城镇4个乡镇,由井陉太行天路串联起来,具备连片保护利用的良好条件。按照“天路连片整体规划+村落差异互补发展”的发展理念,井陉县将县域传统村落划分为综合特色类、乡土风貌类、历史纪念类、点状遗存类四大类型,制定“一类一策”的保护发展策略。

太行天路唤醒深山沉睡的文化资源。昔日的闲置院落、空闲地与农事、戏曲、榨油、酿酒、陶瓷等观光体验相结合,被改造成新型文化空间,传统古村落脱胎换骨、重焕生机。

目前,河北省共有27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数量居北方地区第2位。近年来,河北省持续深化传统村落保护,加快推进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挖掘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留住历史记忆,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记者宋平)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池州:向“新”求“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一篇:今年北京市明确6232项行政检查内容标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