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江西历时近五年努力,白鹤“口粮”种源培育取得关键性突破

鄱阳湖首次移栽刺苦草试点成功

2024-12-04 15:30:26    江西日报

11月25日,记者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鄱保局)获悉:“鄱阳湖鹤类食源性水生植物种源培育及物种恢复项目”(以下简称种源培育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刺苦草首次被移栽至鄱阳湖试点成功,标志着在鄱阳湖人工恢复刺苦草种群成为现实,为后期鄱阳湖沉水植被恢复及湿地生态修复打下基础。

近年来,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使得鄱阳湖沉水植被退化显著,白鹤等依赖沉水植被块茎越冬的珍稀候鸟食物短缺,不断涌入农田及藕塘觅食,引发业界担忧。为让白鹤回归自然湖泊栖息,2020年起,鄱保局、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北秀湖植物园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种源培育项目研究,经历了种源品种确认、渔业资源入侵、高温干旱、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重考验,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

“一颗、两颗、三颗……”11月21日,在鄱阳湖的重要碟形湖常湖池内,鄱保局工作人员打捞刺苦草上岸,并认真数着其新发的冬芽。

“冬芽是白鹤的‘口粮’。当天采样显示,移栽后的刺苦草不仅存活了,而且大多数植株生长显著,我们在不少植株下采集到冬芽。最终成效评估表明,平均每平方米刺苦草生长密度达165株,而移栽前每平方米为40株。”鄱保局四级调研员罗浩称,人工培育的刺苦草种源,此前在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一处实验池塘生长,今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环境基金(GEF)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的支持下,首次移栽至鄱阳湖水域并取得成功,这表明采用的种源培育、围隔管理和抛投(扦插)等多项技术一体化应用可行,能为后期鄱阳湖沉水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刺苦草培育从实验池塘走向鄱阳湖,是检验成果能否复制的关键一步。试点区域水质变得更清、更透明了,我们探索了一条恢复鄱阳湖湿地生态的技术路径。该培育技术目前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进入公示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环境基金(GEF)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监测评估专员欧阳峰说。

“本次移栽成功,证明在鄱阳湖夏季高水位之后移栽刺苦草,是可以抢救性恢复一些白鹤食物的。”国际鹤类基金会东亚项目主任于倩表示,基金会将和鄱保局继续合作,选择鄱阳湖其他碟形湖持续探索刺苦草培育技术,力争取得修复鄱阳湖越冬候鸟天然栖息地的更大突破。 (全媒体记者杨碧玉)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省不断强化带农增收产业支撑
下一篇:北京:71座地铁站与周边建筑衔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