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重构江苏旅游版图,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推进情况如何?

2024-08-05 15:14:51    新华日报·交汇点

水和文化的相互成就,孕育了绵延悠长的千年文脉,塑造了“水韵江苏”的鲜明特质。《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以江河湖海为脉络,构建全省“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推进如何?据悉,自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推进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6个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日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南京召开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对深入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蓝图变实景,“两廊两带两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介绍,“十四五”以来,江苏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有力有序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经过调研和摸排梳理,“两廊两带两区”系列实施方案涉及的228项重点文旅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和正在推进的有214项,占到93.86%,“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形成一批助力实施重大战略的重要成果。

围绕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加凸显江苏“美丽中轴”。陆续建成无锡惠山古镇核心展示园、宿迁皂河龙运城、扬州运河三湾等一批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名片”。

围绕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致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最精彩一段。南京幕燕滨江、镇江扬州“京口瓜洲一水间”、南通启东圆陀角“江海交汇”等成为滨江文旅新地标,遴选推出并持续推介“长江百景”和20条长江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围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展开太湖美丽画卷。高水平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江南水乡客厅,推动苏州平江核心展示园、吴江苏州湾、常州太湖湾等连幅成卷。

围绕助力实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生态绿+海洋蓝”滨海美丽风光带。连云港蓝湾百里、盐城生态百里、南通缤纷百里滨海精华段建设有序推进。

围绕助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展现湖群绿心生态旅游价值。联动打造黄河故道特色旅游联动发展带,建成宿迁“醉美湖湾”、洪泽湖古堰景区、高邮湖湿地景观带、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区域文旅品牌。

推动世界级文旅品牌更加闪亮。擦亮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扬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盐城“国际湿地城市”等金字招牌,苏州“拙政问雅”、扬州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淮安“百里画廊”等旅游精品吸引入境游客乐享“中国游”。

推动文旅创建品牌形成集群。以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为抓手,推动各级各类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连云港连岛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常熟虞山尚湖、宿迁骆马湖、吴江东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总数分别增至26家、10家,均位居全国第一;新增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6家、旅游休闲街区9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

推动“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更具影响力。设计推出“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新标识,组织拍摄制作汇聚江河湖海元素的系列旅游宣传片,旅游广告亮相央视和重要高铁站,累计带动综合曝光量约110亿人次。建好用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组织赴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旅推介交流活动。

——推出一批高品质的缤纷文化景观。

打造文旅融合新项目。建成606个主客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遴选10条文物主题游径,认定32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项目,推出“大运河夜景游”“海丝史迹探秘游”“长江传奇全览游”“滨海湿地生态游”“锦绣园林观赏游”等主题旅游线路。无锡《拈花一笑》、盐城《天仙缘》、苏州《游园惊梦》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推进“旅游+”向“+旅游”转变。全省新增宿迁洋河酒厂等5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7家省级工业旅游区,新增6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溧阳“1号公路”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

推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认定32家省级智慧旅游景区,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周庄古镇等8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和“5G+智慧旅游”试点,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与“君到苏州”、南通“追江赶海”、“一部手机游盐城”等互联互通。

——培育一批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案例。

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全省认定3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一级博物馆增至26家、位居全国第二,遴选推出省级非遗工坊60个、非遗主题旅游线路20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增至227人、位居全国第二。

加强文化展示传播载体建设。组织创作完成大型美术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打造“考古里的长江文明”等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精品展览,推出苏剧《国鼎魂》、锡剧《烛光在前》、话剧《沧桑巨变》、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等反映时代新气象的原创艺术精品。

总的来看,通过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我省完善了文旅发展布局,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促进了文旅高质量发展。据银联商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3126.64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省全行业异地消费四分之一,同比提高6.24个百分点;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1%,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机遇与挑战,“两廊两带两区”还需持续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文旅产品需求更趋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特别是旅游业已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旅高质量发展也必将迎来广阔前景、巨大空间。

但另一方面,文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与满足人民高品质美好生活新期待还有差距。尤其是从“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来看,还面临一些挑战——

跨区域联动发展还不够充分。各地在“廊、带、区”建设中缺乏联动,对以点串线、以线扩面重视不够,往往是“独立作战”,局限于各美其美,没有做到美美与共,文旅资源整合利用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

文旅精品供给还不够丰富。对优质文旅资源的系统提炼和创意挖掘有待深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文旅IP还不够多,缺少像四川三星堆、西安大唐不夜城等家喻户晓的标识性项目,“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仅入选2家储备名单。

旅游品牌对能级提升的带动力还不够彰显。有的地方项目建设品牌化意识不强,与“尔滨”现象、甘肃天水、山东淄博、贵州“村超、村BA”等成功案例相比,地方旅游发展还缺少火爆出圈的吸引物。

现代旅游业体系还不够健全。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文旅头部企业还不够多,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还有不少提升空间,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还不够充分,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标识系统、智慧导览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仍有薄弱环节,发展游轮游艇、休闲渔业、海洋牧场等还需创新政策举措。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既是全省文旅发展的大布局,也是未来文旅发展的大空间。那么,如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绘就美丽江苏的文旅图景?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

推动江河湖海资源禀赋各展所长。围绕更好彰显水是“水韵江苏”最灵动的符号、韵是“水韵江苏”最深厚的意象、美是“水韵江苏”最多彩的印记,坚持以水为脉,统筹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着力打造“太湖美”“美丽清纯洪泽湖”文旅魅力湖区、“三个百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特色旅游联动发展带

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利用,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沿海黄金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带等为依托,建设滨江风光带、黄金海岸风光带、太湖百里风光带、古淮河风光带等,打造世界级、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旅游空间布局。

——完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文旅产品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

健全业态融合发展机制。推动遗产旅游、红色旅游、民俗体验游、博物馆研学游、乡村旅游等提质发展,引导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低空旅游等加快发展,推广“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剧(节)目去旅行”等特色旅游模式,通过加快培育多元融合、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文旅新业态,增强文旅市场热力活力。

健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坚持把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生态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培育打造一批以滨江、沿河、湖畔、海湾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助力推动“公园里的城市”、特色田园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江苏表达。

健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围绕提升旅游的便利度和体验感,健全完善景区停车场、标识标牌、游船码头、旅游驿站等旅游设施,构建“快进慢游”立体交通网络,跟进文旅场所全流程监管,让游客游得安心顺心舒心。

——完善“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推介机制,持续提升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显示度美誉度。

培育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依托大运河、苏州古典园林、黄海湿地、兴化垛田、里运河—高邮灌区以及11项世界级非遗,推动文旅资源的“顶级”转化为旅游发展的“顶流”,推进新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建设,打造更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推出融入水韵浓厚文化符号的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整体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在“水韵江苏”总体框架下,差异化打造不同具象的子品牌。各地也要把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和品牌打造积极融入“水韵江苏”品牌推广体系,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实现“一轮明月”与“满天繁星”相互成就。(付奇)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门口就医 从“有”走向“优”
下一篇:今年全市酒店接待人数有望破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