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赤峰云铜首创“双炉连续炼铜技术”

2024-08-02 16:53:59    内蒙古日报

盛夏时节,走进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正酣。在熔吹炼车间,一台新型富氧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和一台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通过溜槽连接,从侧吹熔炼炉产出的白冰铜不断进入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经过连续作业生产出含铜99%左右的粗铜。

“两台窖炉、两步工序便完成了铜精矿到粗铜连续冶炼的全过程,这是赤峰云铜在国内率先淘汰PS转炉后首创的‘双炉连续炼铜技术’。这一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铜冶炼工艺存在的烟气逸散低空污染和废热利用不足两大难题,将能耗水平降低到国家铜冶炼综合能耗标准的三分之一。”赤峰云铜技术中心主任高俊明说起这项技术,满是自豪。

“双炉连续炼铜技术”,不仅简化了铜冶炼过程,减少了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还解决了连续吹炼的效率低、热平衡难等技术难题,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清洁生产。

高俊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赤峰云铜年产40万吨阴极铜产能规模为例,运用“双炉连续炼铜技术”,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6万吨,回收铁精粉40万吨。

今年6月,赤峰云铜“双炉连续炼铜技术”入选2024年有色金属工业十大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这是该技术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设备创新成果一等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奖项。

高俊明说,目前该技术被刚果民主共和国卢阿拉巴省和我国广西、辽宁等地的共7家国内外铜冶炼企业采用,实现了专利工艺外输。

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积蓄强劲动能。自2006年成立以来,赤峰云铜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产能由8万吨提高到40万吨,实现了稳产、高产、连续增产。

“2024年,公司产量目标是45万吨。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铜冶炼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培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打造世界一流铜冶炼企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高俊明说。

赤峰云铜是赤峰市创新引领冶金产业发展的缩影。赤峰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远景储量潜在价值5万亿元以上。全市上下围绕打造千亿级冶金产业集群、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平台,加强产品研发,强化技改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实现现代化,不断做大做强冶金产业。

2023年,赤峰市规模以上冶金工业总产值110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3%;规模以上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企业达51家,有色金属日采选能力达14万吨、年冶炼能力达125.5万吨。

向“新”发力、向“质”跃升。在发展新赛道上,赤峰市冶金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全市百万级铜冶炼能力基本形成,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基地。(记者 王塔娜)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门口就医 从“有”走向“优”
下一篇:12345工单促进41项惠残政策出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