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池州市贵池区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

家门口就医 从“有”走向“优”

2024-07-25 16:22:24    安徽日报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等问题一直是医改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医共体”模式被列入新医改重点工作后,池州市贵池区积极响应,组建了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池州市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的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家门口看病就医从“有”向“优”转变。

分秒必争,紧密联动上演“生死时速”

“赶快,心电图上传群里,马上联系救护车。”7月4日晚,贵池区第一“医共体”上演了一场上下联动、争分夺秒的“接力赛”。庆幸的是,及时救治让心肌梗死患者韩成杰“死里逃生”。

“晚上回来,他说身体不舒服,原本以为只是中暑,没想到在卫生院做了个心电图后医生说考虑是心梗,情况非常紧急。”韩成杰的爱人王小满回想起10多天前的事情,仍心有余悸。

就在王小满焦急万分时,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治,传心电图到分级诊疗转诊微信群、池州市二院急诊心内科团队立即响应、电话药物指导、派出120、开通绿色通道、进入导管室介入手术……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最终,韩成杰转危为安。

作为贵池区第一“医共体”牵头单位,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去年底启动区域影像、心电诊断中心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三级综合医院专业人员的影像和心电远程诊断服务,给治疗、抢救提供科学依据。

“真的太及时了,如果没有‘医共体’,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王小满感叹道。

智慧赋能,跨院共享解决群众“药紧事”

日前,家住贵池区乌沙镇双塘村的张大爷因高血压在乌沙中心卫生院就诊,中医师袁学开为他开了一服中药。

一听说要开中药,张大爷便发起愁来。“大夫,这个方子我怎么抓药,药怎么煎煮呢?”

“别急,药方已通过电脑传到池州市中医医院的‘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了,您等会把家庭住址完善下,煎好的中药汤剂会直接送到你家里。”袁学开解释道。

第二天上午,张大爷坐在家里收到代煎好且包邮的中药汤剂。“不用自己慢慢熬,又是大医院制作的,既方便又放心。”张大爷感慨道。

7月初,贵池区“归拢”第一、第二“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资源建成的“智慧共享中药房”正式开张,加入其中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上传开具的处方,池州市中医医院的专业中医师针对该处方进行审核、指导、质量控制和配药。同时,根据患者需要,进行代煎和发货等服务。

“智慧共享中药房”开出的每一张处方,都会现场生成唯一条形码,从接方、审方、调配、复核,到浸泡、煎煮、配送实时记录,确保全流程可控、可及、可追溯。

“一扫码就知道整个制作流程,这可让我更加安心了。”张大爷称赞道。

结对共建,专家下沉健康送到“家门口”

7月19日一大早,郭阿姨就来到贵池区池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当天是她和市二院心血管内科王海文医生约定好的日子。

郭阿姨因患有高血压10多年,每月都要复查配药,但家离几家大医院都比较远。

“我不会骑电瓶车,到医院看病来回都得坐车,非常麻烦。”郭阿姨说,从前年开始,她成了池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这里离家近,走几步就能到,对她来说方便多了。

2022年11月以来,池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强劲“后援”,每个工作日上午,都有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五大内科及口腔科、儿科、新生儿科等科室的资深医师到此坐诊,将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需要复查的时候来这里挂个号就行,既不需要跑路,又是三级医院的‘专家号’。”郭阿姨说,得知上级医院专家常态化坐诊后,她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次数更多了。

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效“联”了起来,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了下去,逐步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

如今,贵池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大病上医院、小病去基层”已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新选择,“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街道)”逐渐成为现实。(记者 徐 建 通讯员 孙梦晨)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行年内第二次降低贷款利息 南京房贷利率将迎“2”字头
下一篇:今年全市酒店接待人数有望破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