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年内开建 种子可存上百年

代丽丽    2024-04-18 15:37:24    北京日报

今天是国家植物园揭牌运营两周年,记者从国家植物园获悉,按国家林草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已经获得市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年内开工建设。这将是国家植物园揭牌后首个落地的重大项目。

规划收集植物种质资源7万种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西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遵循“广泛收集、科学保存、深入研究、永续利用”的方针,规划收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种质资源7万种,实现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全覆盖。保藏植物资源类型包括植物种子、试管苗、DNA、植物活植株、花粉和孢子、植物组织、器官、植物微生物等。建设自动化库、手动库、超低温保存库,种质数据信息管理区、珍稀濒危植物示范区、科学研究区、游客展览展陈区等区域,集收集储藏、研究利用、科普展示、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植物种质资源库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构成主体,是生命延续和繁衍的保证,是解决粮食、能源、环境危机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重要资源,为国家、人类储存绵延后世的宝藏,将优良的植物基因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零下20摄氏度低温保存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建有种质资源收集处理区,包括种子清理、种子计数、X光质量检测、保存入库、萌发试验、标本鉴定等。收集到的种子经过处理后将来到种子保藏区,对种子进行干燥后,通过零下20摄氏度低温保存,种子保存期限能达到上百年。一些特殊的植物种质资源将被储存在零下196摄氏度液氮中,实现超低温长期保存。对不适合通过种子库保存的植物资源,将在试管苗处理区开展组织培养。在遗传物质处理区将植物DNA长期保存在零下80摄氏度超低温设备里,用于重要功能研究。除了对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外,还将在科学研究区,开展植物分类学、种子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种质资源库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并对保存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应用。同时,在数据中心对全世界植物资源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服务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护与应用。

目前,国家植物园已经开展三北地区植物种质收集工作,对包括紫椴、黄檗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内的500余种植物进行种质收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已经在预备库中进行规范化管理,计划2026年运营时,第一批种子入库保存。

展览展示区将常年免费开放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设有展览展示区,将常年对游客免费开放,包括室内展厅和室外展示区。室内展厅利用先进的智慧化展示手段,为公众科普“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危机”和“对世界物种保护展望”等内容。通过实物与模型展示种子结构、种子的传播及种子的主要功能,游客还可以参与科普互动,了解更多种质资源的知识。室外展示区利用植物、园林小品、科普牌示、雕塑作品,展示中国悠久的植物科学文明和灿烂的生物多样性文化,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成为游客休憩、提升知识的文化休闲场所。未来,除展览展示区外,种质资源库其他区域也将对有需求的公众进行预约开放,让大家感受现代化科技下,种质资源的存储管理和科学研究。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浙江宁波: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