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原、现代化展陈、实物展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于近日正式开馆,展出陶寺出土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到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馆内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


据了解,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于1958年,正式科学发掘则始于1978年,迄今已有46年,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陶寺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是早期中国的代表性遗址。
“今天共集中展出230件(套)珍贵文物,陶寺遗址出土的核心文物‘龙盘(彩绘蟠龙纹陶盘)’也在其中,”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李思敏介绍,陶寺遗址共出土龙盘4件,纹饰均是蟠龙。陶寺龙纹为探索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煌煌都邑”陈列单元,展馆利用数字复原、现代化展陈与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向观众展示4000多年前探索宇宙的天文设施——观象台、圭表、铜齿轮、沙漏,陶寺先民们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已经有了一整套年、月、日、时的计时系统。


在“早期国家”陈列单元,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秩序井然的分区布局、考古发掘的“仓储”窖穴、等级分明的墓葬跃然入目。“研究发现,陶寺文化时期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初步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曹慧惠介绍,陶寺遗址出土的包括陶、玉、石、漆、铜等各种材质的礼仪用器,也表明在距今4300多年前,陶寺的统治者已经“以礼治国”,初步形成了礼制与礼乐文明,这是陶寺文明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优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陶寺先民们开始追求“艺术之美”,展厅里,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以及造型各异的陶器、玉器、漆木器集中亮相,部分陶器及漆木器器表之上被绘以各式各色纹样,彰显着陶寺先民纷繁多彩的物质生活与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