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图片频道 > 正文

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2024-05-02 09:03:46    人民日报

宋神友主持建造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
沈 仲摄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宋神友(左)在伶仃洋大桥建设现场检查施工情况。
张佰承摄
 
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薛峰(右二)在北京门头沟区研究工程进度。
中建设计研究院供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成员在操作医疗设备。
刘大胜摄
 
赣州金环磁选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熊大和(左)在与专家探讨技术细节。
赣州金环磁选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广汽集团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在调试动力总成试验台架设备。
余文岳摄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涛在安装声学共鸣腔。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供图
 
山西大学教授程芳琴(左三)在实验室带领学生做实验。
郭 谦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研究员周琦(右三)和团队成员在贵州黔西市进行地质勘查。
余文超摄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在评估技术改造效果。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供图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王仁坤(左四)在与团队研究论证工程设计方案。
邱 云摄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蒋开喜(右二)在为团队讲解技术细节。
江 芬摄
 
王仁坤主持设计的溪洛渡水电站全景。
曾三东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上天入海、探索宇宙……放眼神州大地,处处可见工程师们奋斗的身影,处处有他们智慧凝结的创新创造。工程师们坚定科技报国理念,接续奋斗,建设一项项精品工程,锻造一个个国之重器,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当前,我国工程师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高层次人才缺口依然不小。阔步新征程,攀登新高峰,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厚植工程师成长成才的沃土,我们定能打造出一支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期视觉版聚焦《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名单》中的部分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记录他们的奋斗身影,感受他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编  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2日   第 04 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