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如何捕捉东北虎的踪迹?

“无人机+热成像”显身手

2024-11-27 12:43:16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无人机寻找咬伤人东北虎热源的话题登上热搜。无人机如何捕捉东北虎的踪迹?如果藏身山林,又怎么在树丛掩映中准确识别东北虎?其中,少不了“无人机+热成像”技术的助力。

使用无人机,可以排除地面移动时的地形、植被阻拦等问题,实现自由移动,并且大大提高调查行进速度;利用热成像技术,可以探测红外热辐射而不再是可见光,只要探测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被发现,这使得原本隐藏的人或动物显现出来。

专家介绍,这两项技术的融合应用,可有效解决传统调查方法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成为科技领域的一大亮点,在野外搜寻、消防救援、农业监测、建筑检测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1年,北迁象群“超萌睡姿”在网络上刷屏。野象看上去很“萌”,但大型野生动物也有凶猛的一面,而且在夜幕下,常规监测手段很难定位野象的精准位置。为此,当时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监测小组启动无人机热成像模式,成功锁定象群。

2024年11月15日,武汉市蔡甸区一处未开发的山林内,一对情侣在徒步爬山时迷路被困山林中。由于山中手机信号弱,消防员无法获取被困者手机发送的准确定位,加之夜间视线受阻,沿途布满荆棘,给搜救带来一定难度。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消防员很快找到了受困者。

在森林防火、道路监测等领域,“无人机+热成像”也同样大显身手。

走进伊春森工集团带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森防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在电脑上用智能巡检平台操控无人机对施业区进行空中巡护作业。

“无人机一次巡检能够持续约30分钟,航行里程约7公里。”指挥员介绍,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与热成像负载搭配使用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监控区域内的火点和冒烟点,缩短森林防火巡查时间,并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

能见度不到100米的浓雾天气里,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通过机上红外探测系统,公安交管部门能清晰“看到”高架桥上缓行的车流,并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

2024年2月22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架无人机在空中巡查发现,雄楚大道高架往关山大道方向的匝道有车辆因道路结冰陷车,导致拥堵。公安交管部门随即派出警力铲冰除雪,道路很快恢复畅通。

“‘无人机+热成像’可以产生‘1+1>2’的效果。”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介绍,在农业领域,这一技术不仅能通过监测温度变化及时发现作物生长中的病虫害或水分不足、灌溉系统中管道漏水堵塞等问题,还可以助力牧民放牧和转场等。

“目前,热成像技术还面临物体温差小时热灵敏度不足、成像分辨率不高和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未来应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拓宽应用场景,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陈征说。

(据新华社电 记者温竞华)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看古城如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讲述·一线见闻)
下一篇:工人技师带上博士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