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老人沉迷刷App挣钱 治本之策是充盈内心

黄帅    2024-02-23 11:25:31    中国青年报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赵祥云的回乡观察引发关注:很多农村老人沉迷刷App赚钱,他们主要通过看平台上的视频、广告等,看够一定时间可以得到金币,然后用金币可以兑换现金。

然而,这种刷App赚钱的方式,回报率很低,收益很差。哪怕一天看个不停,也只能赚两三块,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农村老人乐此不疲,不担心个人信息被一些来路不明的App泄露,也不在乎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有人将这种现象的原因,归为一些农村老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认为是人的贪婪之心使然。但是,真正的贪婪者会为了两三块钱而花费一天的工夫吗?真正爱占便宜的人,会为了蝇头小利而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吗?单纯的指责恐怕无助于分析问题,我们还需从深层的文化心理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从媒体报道来看,上述现象基本集中在农村老人群体。他们往往有大量的闲余时间,却缺乏足够丰富的娱乐方式。很多老人久居偏远的农村,也缺乏子女的陪伴,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极度空虚的,心灵的匮乏与精神的苦闷,时常困扰着他们。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刷App就成了某种可以消磨时间的“玩法”,既打发了大量时间,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甚至一些老人将个人价值寄托在这上面,认为刷App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农村老人本来不该心灵空虚,但现实往往令人失望。首先,一些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网络文化与智能手机软件缺乏了解,对一些商家套路缺乏警惕意识,很容易盲信一些App商家的广告,进而被“割了韭菜”。

再者,一些农村老人明知道沉迷刷App是没什么用的,但确实无事可做,又不具备通过读书获取精神养料的意识、能力,只能一点点滑向商家布置的陷阱。甚至在家人提醒之下,一些老人仍固执己见,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在偏执的路上越走越远。

看到类似现象的年轻人,不妨多多提醒家中的老人,让他们尽量远离一些对生活无意义乃至有害的手机App。对此,年轻人应当帮助老人尽可能了解当前的网络生态,告诉他们网络产品也是良莠不齐的,不能轻易相信一些商家的宣传。与此同时,还得以各种警示案例来劝诫沉迷刷App的老人,让他们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性,提高对这类现象的警惕。这些都是相对具体的、直接的帮扶老人的措施。

除此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农村老人心灵空虚的问题,尽力培养他们拥有更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帮助他们构建更充盈的心灵世界。如今,国家很重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保障,还在不少农村、乡镇设置了文体设施,比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阅读空间、健身场地等。这些资源应该被有效利用起来,尽可能地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农村老人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晚年。

当农村老人的人生价值寄托有了更好的选择,拥有了更多的生活情趣,自然不会再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刷手机App上。也只有让农村老人的内心充盈起来,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治本”之策。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快递业逐“绿”而行
下一篇: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