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物保护视野日渐扩大,积极推进“应保尽保”——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2023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持续增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达26629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加60%。军队营区、中华老字号、风景名胜区、渔业等多领域中的文物保护不断加强。
文物保护“应保尽保”
“应保尽保”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全国文物局长会议部署了2024年文物工作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丰富了保护对象的类型,将1911年以前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全部纳入普查和认定范围。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据介绍,国家文物局去年联合多部门持续开展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查处一批重大法人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新一轮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文物犯罪案件941起,追缴涉案文物18万余件,督促办理文物违法案件144起。全国文物火灾事故大幅下降,文物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与会者也认识到,当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犯罪的基数依然较大,低级别文物保护管理状况堪忧,部分文物在城乡建设中遭到拆除。此外,部分地方存在对案件隐瞒不报、执法不严等问题。2024年,国家文物局将加大督查力度,强化文物的行政执法,严厉打击文物执法犯罪,不断拓展科技在文物安全全链条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实施更加密集的遥感卫星执法监测。目前,国家文物局制定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工作方案,预计到2025年实现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全覆盖,山东、浙江、上海等地已经启动了卫星遥感监测,利用高新科技支撑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人才政策“用足用好”
文物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
会上介绍,2023年,我国加快了文物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了文物人才培养,实施了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县级文保力量进一步充实,文博事业单位优化岗位设置、薪酬管理、人才引进服务等制度,编制更是大幅度增加。2023年,全国文物机构队伍数量和结构总体呈现不断增长和优化的良好趋势。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针对基层文保队伍长期薄弱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去年在文物资源富集、工作任务较重的市县进一步加强了工作力量,目前15个省区市已经明确了104个文物大市和480个文物大县的名单,未来将对这些文物大市和文物大县倾斜更多编制数量。
针对文物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难题,国家文物局积极加强文物、博物馆学科专业建设,加快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打通、拓宽文物工作者涉外培训渠道,多措并举加大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争取出台更多的激励奖励政策,为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2023年,在教育部支持下,筹建国家级文化遗产大学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新增硕博士研究生指标100个,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获研究生指标增长17.4%。
国家文物局通过用足用好用活现有政策,不断培育新生力量、激发存量人才活力,让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博工作者们受到更温情的守护。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