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别让安全隐患藏在漫天飘飞的气球里

赵志疆    2024-01-03 13:53:38    中国青年报

1月1日凌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跨年发生意外:在“5、4、3、2、1,新年快乐”倒数完后,现场很多群众放飞了气球,结果有气球触碰电线引发了爆炸。值得庆幸的是,此次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尽管如此,跨年夜的惊险一幕,还对城市管理发出了警示:看似人畜无害的氢气球,很可能是公共安全无法承受之“氢”。

近年来,氢气球爆炸导致的事故屡见不鲜。就在数日前,2023年12月23日,重庆市巫溪县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窗户的玻璃被震碎散落,当地警方表示,事故原因是“有居民在家打氢气球”。就全国范围来看,多地都曾出现氢气球爆炸闯祸的案例,其中不乏致人重伤甚至死亡的惨痛教训。

众所周知,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遇到烟头火花等火源会造成爆炸。不仅于此,作为活泼气体,氢气有时候无需明火,压力过高或者摩擦产生静电,都足以引起瞬间爆炸。

早在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使用惰性气体如氦气等取代易燃易爆气体充气球,同时明确规定,严禁在公共场所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违规灌充、施放氢气球屡禁不止,一方面在于不少人容易被氢气球五颜六色的外表所蒙蔽,浑然不觉其中包裹着巨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则在于,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却并未引起有些地方的足够重视。当然,此事还有第三种解释:仅凭外观分析,无法判断气球里面灌充的到底是什么气体,由此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相比起氦气等惰性气体,氢气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但在安全领域,便宜的东西往往最“昂贵”,因为其损害的是公共安全。如果说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商贩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当他们扎堆儿出现在人流密集场所的时候,理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据当地媒体报道,武汉警方已经提前发布了提醒通知:2023年12月31日,江汉关、汉口江滩及江汉路步行街等公共场所没有组织任何形式的大型群众活动,市民朋友请尽量不要前往这些人群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此外还表示,警方现场将视情实施人流疏导和临时交通管控措施。

毋庸讳言,武汉的应急预案做得很充分,但是没想到,安全隐患藏在了气球里。偶然发生的爆炸事故,放大了氢气球的危险性,而漫天飞舞的氢气球,则暴露了一种管理盲区——那些飘忽不定的“气体炸弹”,到底是在哪里灌充的,又是如何一路畅通飘向城市上空的?

事故发生后,有武汉市民吐槽:“我说怎么那么多卖气球的。”卖气球没问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卖什么样的气球,事关公共安全与利益,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元旦已经过去了,更加热闹的春节即将到来,在营造喜庆氛围的同时保障公共安全,是一道不容有失的迫切课题。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让老百姓挨冻是民生“硬指标”
下一篇:从“划”到“管”,助转型促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