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一年多来,北京市门头沟区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

交付新居改善设施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

本报记者 王 洲    2024-11-13 09:21:02    人民日报

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新村。
本报记者 王 洲摄
 

11月,京西门头沟一片初冬景象。从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村口眺望,重峦叠嶂,平静安然。在村里的京西古道景区门外,一块纪实照片墙还记录着去年夏天的那场洪灾。“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但这一年多村里恢复得不错。”村民李盟说着,带记者在村里转上一圈。

村口,去年被冲垮的道路已经修复,河边银杏金黄;阡陌村道今年夏天迎来“四线入地”,比去年冬天平整不少,石板砖凸显着京西古村的韵味……水峪嘴村的变化很快,诸多变化正是门头沟区灾后重建工作的缩影。

“我们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暖心为民、安全韧性上下功夫,全力建设安全宜居美好家园,全力为区域长远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表示。

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驾车从门头沟城区进山,妙峰山、王平、雁翅、斋堂、清水……一镇接一镇经过,山路弯弯不好走,但比起去年,已经少了施工尘土和坑洼颠簸。

今年5月底,门头沟区道路救灾恢复重建工程全部完成:109国道,路面平整度明显提升;永定河上,新的青白口桥比老桥结构强度更高、过水面积更大,泄洪能力大幅提升。同时,门头沟区还如期完成28条中小河道疏通加固,160公里供水管线、1628个通信基站的修复和建设工作。而在此之前,辖区内的三家店拦河闸水毁修复工程也已完工。

灾后恢复重建成效,在基础设施的更新,更在百姓安居的点滴之间。

一年多来,门头沟区完成9230户(宅)受灾农宅评估,实现需修缮的3714宅房屋“应修尽修”。今年入汛前965宅原址重建房屋建设全面完成、异地重建安置项目全面启动。

斋堂镇沿河口新村正是其中一个异地重建安置项目。“村子在洪水中受损严重。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也考虑到今后防灾效果,我们整村重建在村东南的一处高地上。”沿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唐巨轮介绍。

建新村,要快也要美。为了早日交付新居,新村采取装配式模块房工艺,不仅最大程度避免冬季施工限制,也兼具抗震、防水、保温特点。今年初,新居已全部交付,村民们陆续开始装修。为了实现宜居乐居,新村由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全过程参与指导。“我们保留村子的原树原石、原有风貌,打造‘景村融合’的生活场景。”项目总建筑师薛峰说。

最近这些天,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绿色发展部干部魏馨很忙碌——今年的取暖设备巡检又开始了。“我们不但开展设备巡检,还要求相关镇设立维修站点,安排维修人员,储备配件、小型取暖设备。入冬后接到采暖季维修类工单,要确保2小时上门、4小时解决问题。”魏馨说,“门头沟地处山区,今年是‘一年基本恢复’后的第一个冬天,我们努力确保群众安居、暖居。”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山洪即将发生,请立即转移。”天气晴好,王平镇韭园村的一处“山洪现地声光预警站”却警报不停。原来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预警监测演练。“预警站的雷达水位计能实时监测水位,当沟道水深达到1.15米,可自动提示民众准备转移;当水深达到1.7米时,则播报立即转移。”工作人员介绍。

距离预警站不远的一处高地上,则是一间“安全应急小屋”。面积仅10多平方米,小屋却有大用:屋内安装的直饮净水器,每小时可以净化处理200升水,满足应急状态下100人需求;配备石墨烯供暖材料,通电后能为房间供暖;屋顶的光伏发电设备可以向小屋中的用电设备供电,若是遇上阴雨天还有柴油发电机可以“兜底”电力供应……“去年灾害发生时,通信中断是大问题。安全应急小屋配备了两台卫星电话,可以24小时接打。”门头沟区科委发展规划科科长姜华介绍。

积极建设应急通信堡垒基站,构建“京西哨兵”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平台……门头沟区以“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为目标,构建山地城镇综合灾害防御体系,完善山区“三横五纵”、新城“七横三纵”的路网布局,形成互联互通的主辅生命廊道,切实提高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

对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从学校走向街道和村庄。门头沟区灾后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培训99场次1.39万余人次,在210余个村、社区等场所开展防汛安全教育活动500多场。

“我们着力抓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9月15日,汛期正式结束,全区安全度过汛期。”门头沟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科科长朴新宇说。

奔向更加美好生活

什么是美好生活?“无灾无害,有事干,有钱赚。”在斋堂镇黄岭西村的一处工地,村民曹宁回答得很干脆。过去,他靠在村里打零工过活,可去年村里遭灾严重,零工没了,让他一时犯了难。“好在村里给咱‘派了活’。”曹宁如今在村里在建的旅游服务中心做帮工和司机,工资日结,时间灵活,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门头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凤敏介绍,灾后门头沟区相继推出就业“暖心十五条”,启动“以工代赈”,为受灾群众量身定制就业服务,开发了保洁、维修、消杀、清淤等多种类岗位,帮扶3684名受灾群众就业,既充实了灾后重建的力量,也为受灾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门头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540元,同比增长7.5%。

就业的政策保障是美好生活的基石,交通的升级则延展了美好生活的上限。今年7月1日,京蔚高速(北京段)正式通车。从绕山走到穿山过,从西六环军庄立交驾车至灵山原本2小时的车程如今减至45分钟。

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景区最近客源不断,党支部副书记付尚华期待着冬天旺季的到来:“景区带动全村68人就业,希望大家都来看看壮美的京西冰瀑。”本就是“网红”的斋堂镇爨底下村更火爆了,返乡创业的韩永聪经营的爨灶社爨文化主题餐馆,工作日下午1点多还在翻台迎客,周末客流比高速开通前增长三成以上;不远处,柏峪村已经在村里停车场建好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只待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味长城文化;地处大山最深处的清水镇也热闹起来,传统的“长桌宴”、别具特色的“村晚”吸引八方游客……日子重回正轨,大家的信心一天比一天足。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门头沟建设得更加美好。”门头沟区区长吕晨飞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3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巴中友好和两国关系发展提供新动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