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科研探索 勇攀高峰

本报记者 吴 月    2024-10-01 07:44:15    人民日报

“我是一艘小船,能在科学的大海中探索,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说,科研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国科技实力的持续提升和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

作为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薛其坤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度过。近年来,薛其坤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今年,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薛其坤看来,中国的基础研究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国的科学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近年来,我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科研一线,创新生机勃发。清华大学加强有组织科研,设立“笃实专项”,对基础学科准聘期青年教师“一人一策”提供稳定支持;南方科技大学持续推进“基础学科攀峰计划”“重大战略引领计划”等,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菁菁校园,人才茁壮成长。“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77所高水平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培养基地,厚植科研土壤;“强基计划”实施4年来,青年学生努力追逐基础研究梦想……

登上一座高峰,只是下一段攀登的开始。“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向新的目标进发,用更多的科研突破、用更大的科研成就回报祖国。”薛其坤说。

 

【延伸阅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十一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这些成绩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投入。我国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

(本报记者喻思南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1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共同谱写人民共和国更加绚丽精彩的新篇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