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社长:“深度看中国”,我看到了速度

冯璐 周昱龙    2024-01-04 10:49:09    环球人物网

 

胡梅拉·侯赛因是首次来中国,但她有个长期关注和报道中国的丈夫——《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社长高哈尔·扎希德·马利克。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高哈尔问工作人员:“可以摸一摸大熊猫吗?”“可以拍照,但不能近距离接触。”高哈尔笑嘻嘻望向胡梅拉,秀起了恩爱:“那你就是我的大熊猫。”

“中国之行令我非常难忘。”胡梅拉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次来中国,她参观了多个城市,体验了直播带货。她说,自己有个妹妹“长得很像中国人”,而丈夫常挂在嘴边的“巴中友谊万岁”,如今对她来说不再是一句抽象的话语,而是由不胜枚举的美景、热情好客的中国人等鲜活的记忆组成。

再度“发现中国”

这是一次“深度看中国”的采访行。《环球人物》记者和高哈尔等中外媒体人在北京、四川、广东3地6市进行了深入探访和实地调研,近距离观察了一位“巴铁”老朋友再度“发现中国”的惊喜。

在四川宜宾的京东·西南数字化产融协同平台,高哈尔刷二维码,用小程序购买了“宜宾生活油樟礼盒”与“宜宾燃面盒装版”。第二天,他在广州的酒店里收到了宜宾特产。这样的“中国速度”让他很兴奋:“希望邀请中国企业去巴基斯坦,帮助巴基斯坦的特色产品走向世界。”

 

高哈尔的妻子在四川体验直播带货。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高哈尔赞叹这是自己“目前见过最棒的码头,技术上非常先进,比如5G技术应用”。他说,共建“一带一路”对巴中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大有助益。巴基斯坦首座太阳能电站、首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首个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很多项目,不仅助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

 

高哈尔夫妇今年10月游览广州。

 

广州也是高哈尔最喜欢的中国城市之一。“因为它的现代化和发展速度”。他眼中的北京则“以其多元文化和多领域发展而闻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无数的探索之处”。先后来中国近10次的高哈尔,见证了太多中巴关系的重要时刻。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深思熟虑的市场策略以及中国人存钱的习惯都令他印象深刻,并希望这些优势能够在巴基斯坦复制。

2023年10月,高哈尔代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来华参加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颁奖仪式。国际传播“丝路奖”评选由“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主办,人民日报社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组织。《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创办于1988年,总部在伊斯兰堡。该报在获奖作品《“一带一路”:世界和平与经济繁荣的催化剂》中写道:“无关乎强权政治,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地区地缘政治环境下,‘一带一路’通过建设人们期待已久、至关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实现世界和平和经济繁荣的阶梯。”领奖后,高哈尔受邀参加了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联合采访行。

父亲的远见

1971年,高哈尔生于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他父亲是《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创始人扎希德·马利克,在政界颇有声望。高哈尔回忆,小时候,家人们经常在晚饭后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高哈尔说:“每当父亲提起中国,他就说中国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知识,并坚信‘向中国借鉴’能为巴基斯坦提供解决诸多经济问题的方案。父亲有远见卓识,他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扎希德·马利克。

 

扎希德对中国人能有效实施计划的办事风格印象深刻。他希望通过报纸向巴基斯坦人民尤其是向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种风格,以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高哈尔回忆:“有一天,我们讨论谁是巴基斯坦的朋友,父亲列出他觉得对巴基斯坦有诚意的国家名单,中国名列前茅。他说,不少国家和我们的合作是有附加条件的,而巴中关系则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尊重和福祉为基础。”

2002年以来,巴基斯坦媒体面临着向新媒体转型的巨大挑战,扎希德曾引领《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发展成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刊之一。由于他对巴基斯坦新闻事业的贡献,巴政府授予他“卓越之星”等最高公民荣誉奖项。

扎希德希望看到世界和平,并相信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他和多位巴基斯坦名人一起筹建了“101中国之友”组织,这是一个大型智库,包括知名学者、前外交官、退役将军和政界人士在内的101位在巴基斯坦有影响力的人士是该组织高级会员,巴全国的会员总数达到数百万。他们都是中巴友好关系的坚定支持者。

扎希德被中方称为“中国的好朋友”,高哈尔对此很骄傲。“父亲晚年患上癌症,时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先生亲自到访我们的家,劝我父亲去中国接受治疗,我父亲同意了。住院期间,很多中国朋友去看望他。他康复后返回巴基斯坦,但最终还是不幸于2016年9月去世。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对我已故父亲的帮助和尊重。”

三代人的传承

扎希德生前一直期望子女们能够将他的事业发扬光大。他的3个孩子都追随他的脚步,奋斗在新闻事业一线,并热心报道中国故事。

高哈尔就读于旁遮普大学期间,曾担任板球队队长,同时精通斯诺克、游泳和国际象棋。1995年,他获得伦敦艺术大学营销传播硕士。2013年,他被卡拉奇达达博伊高等教育学院授予哲学荣誉博士学位。

高哈尔在新闻传播领域有丰富经验,不仅顺利处理日常事务,还拓展了报社的电视业务。他是数十本书的作者。在他的主导下,过去8年里,《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每周三都会安排一个特别版面,客观报道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成就,用事实回应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误解与非议。

以卡拉奇核电基地为例,这个项目位于信德省卡拉奇市天堂角,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核电项目,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因某些别有用心者的负面宣传而一度遭遇小规模抗议,当地法院下令暂停工程。在这个关键时刻,《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发布多篇相关报道,向公众介绍该项目的益处和尽快投入运营的意义。最终,法院解除了禁令。工程安装了两台百万千瓦级中国产的核电机组,顺利投产后为巴基斯坦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巴经济走廊的‘敌人’不会对项目发展感到高兴,我们要随时准备挫败它的邪恶伎俩。巴中必须共同反击任何诋毁该项目的宣传,保持接触并探索其他途径,将中巴经济走廊扩展到其他有共同利益的领域。”高哈尔说。

多年来,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涉及中国的报道与活动中,“和平与繁荣”是反复出现的主题。2017年9月,《巴基斯坦观察家报》主办主题为“中国——和平缔造者”的圆桌会议,很多外交官出席会议。2021年,《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刊登“巴中建交70周年”专题报道。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周年,该报同样刊登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的首席数字官,高哈尔的长子法赫德前不久也访问了中国。高哈尔还希望小儿子阿卜杜拉也深度参与到对巴中关系的报道工作中。“我相信在下一个十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交流合作会更加深入,我对此充满期待。”

“全天候”友谊

《环球人物》:此次中国行之后,您对共建“一带一路”有何新看法?

高哈尔:我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整个世界来说意义重大。它不是仅仅以经济为导向的,它的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位有远见的领导人提出的倡议。在这里我想强调,世界应该学习、受益于中国的经验,因为中国经验是无可替代的。一些仍否定这一点的国家,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为了经济增长和本国人民的利益而加入“一带一路”建设。

《环球人物》:中巴关系稳固的背后是什么?

高哈尔: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内部或外部因素而不断波动,但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诚意,这种关系始终充满活力。两国关系的基础是主权平等和相互尊重。两国始终支持对方的事业和利益,都坚定不移地追求将两国关系和友谊推向新高度的目标。多年来,两国关系已发展成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视中国为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之一,而中国则视巴基斯坦为“铁杆兄弟”。用“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铁坚硬”来形容巴中两国的全天候友谊再恰当不过了。

《环球人物》: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

高哈尔: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其公平、公正的政策确立了其领导地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新兴的世界大国。中国在世界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不会伤害任何特定国家,因为中国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实现各自的经济增长目标。这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无法取代的地位。

《环球人物》:能介绍下中巴媒体合作的前景吗?

高哈尔:几乎巴基斯坦所有纸媒都在其网站上提供电子版。然而,由于资金限制,它们对新技术的追求存在局限性。我们与许多中国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在技术升级、内容产出和传播形式方面,我们从中国媒体学到很多东西。中国媒体拥有现代化的尖端技术,巴基斯坦媒体可以借鉴中国在互联网媒体发展方面的经验。如果能向在中国的巴基斯坦记者提供更多培训机会,那将更好。两国媒体在向世界传播正确信息方面,也能共同发挥作用。

《环球人物》:中巴交流有哪些新的机遇?

高哈尔:两国之间有许多的媒体交流机会,现在是群众之间接触并交流观点的时候了。两国有一大批学生、商人、律师、外交官和学者对进一步加强巴中友谊与合作有新的、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机会。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