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草龙长二十七米八,一个人至少要花半年才能编成,大概要用九万多根稻草。”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流泗镇的草龙编织工作室,国家级非遗项目湖口草龙(草编)代表性传承人喻芳泽正在进行草龙编织。
湖口草龙编织技艺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是鄱阳湖地区农民庆祝丰收、祈祷风调雨顺的民间传统活动。
喻芳泽从事草龙编织已有72年,由于自幼便对草编感兴趣,8岁时就掌握了一定的草编技巧。后来他还专门拜师学习精编草龙技艺,成了远近闻名的行家里手。
“一条精编草龙至少需要12道工序,主要是用到稻草、毛竹和木料。”喻芳泽介绍,“稻草要用糯谷草,并且存放一年或两年才能使用;毛竹有公母之分,母竹弯折时不容易断,用三到五年的母竹最合适;最后是木料,我现在用的是东北松,这种木材韧劲好,适合做草龙的骨架。”
草龙编织工序虽多,最难的还数骨架制作。“骨架制作看着随意,其实有严格的角度和尺寸要求,两个不同的龙头,不管头上哪个部位,误差都不能超过一公分,否则就不是龙的样子了。”喻芳泽介绍。
从事草龙编织数十年,喻芳泽从未停止改进工艺,最大的创新是龙鳞和龙脊筋,原来龙鳞的数量少且光泽感差,喻芳泽于是将原材料由稻草改成了麦秆,“一条二十八米的龙,要用到1400片龙鳞,一片龙鳞由9根麦秆编成,这些麦秆的粗细也要保持一致。”喻芳泽说。
为了让草龙看上去更协调,喻芳泽又给草龙装上了龙脊筋,如何让龙脊筋上的稻草立起来,喻芳泽当时犯了难,为此,他苦苦钻研了5天才解决。“编了几十年的草龙,虽然每条都延续了长江中下游草龙的外观,但每条我都在创新。”喻芳泽介绍。
如今,喻芳泽创作的草龙除了被当地博物馆收藏,还进一步“走”向了全省。当地每逢重大节日或大型庆祝活动,他的草龙总能第一个登场,引来阵阵喝彩。“现在我的女儿和孙女都是草龙编织传承人,我也收了一些徒弟,其中有三十多人已经掌握了基本编织技法。”喻芳泽说。(孔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