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光阴的对话|这双大眼睛 照亮万千孩子未来的路

2024-10-30 16:53:48    人民网

希望工程的“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解海龙摄

希望工程的“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解海龙摄

 

这张照片,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

手握铅笔的小女孩苏明娟抬着头,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20世纪90年代初,纪实摄影家解海龙拍摄了一组照片,其中这张“大眼睛”的照片尤其引人注目。

承载着苏明娟渴望读书眼神的照片引发社会各界对贫困失学少年儿童的广泛关注,也让捐助资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这双大眼睛,背后是千千万万渴望读书的孩子们。这双大眼睛,也照亮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们未来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都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发起了一项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使命的公益项目——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自发起以来,始终奔走在帮助贫困失学少年儿童重返校园的第一线。它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大众参与援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儿童搭建了公益慈善平台。

截至2023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赠收入223.11亿元,资助困难学生728.4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1064所。

如今,希望工程走过35年时光,始终坚守助学育人的使命,为祖国的下一代播种美好生活的希望。

 

策划:宋子节、肖聪聪、王一惟(实习)

资料来源:《希望工程“大眼睛”为什么能够牵动亿万人心?》(罗旭、何旭、邹菁、罗瑞华、李昊洋、沈肖迪)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汽车后市场的这些变化,你感觉到了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