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探访赣鄱非遗:巧手雕琢 让老树根“活”起来

2024-05-17 10:52:26    人民网-江西频道

选材、构思、造型、加工、打磨、抛光……经过一段时间的“捣鼓”,一个个树根疙瘩被赋予新生命,成为了艺术品。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桥西乡的工作室,省级非遗项目根雕代表性传承人刘四喜正在从事根雕创作。

从小学国画,读初中时接触根雕,慢慢转为“营生”,刘四喜吃起了“根雕饭”,作品受到游客青睐,并在参展中屡获大奖。

“各种树根、藤根,甚至畸形的枝、杈,只要质地坚硬且有一定的造型,都可以是根雕的原材料。”刘四喜每次物色到心怡的树根都如获至宝。宜丰县竹资源丰富,近些年,刘四喜的创作方向主要是竹根雕。

刘四喜的作品题材涵盖了古今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尤其在进行人物创作时,要充分挖掘人物的形象特征。”为此,他在创作时特别注重对人物肢体和神态的塑造,“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看这个作品,我给它取名《百年好合》,老奶奶的手怎么放,我想了很久,最后是让她拿着茶杯坐在藤椅上跟老爷爷聊聊天,老爷爷拿着烟袋面露笑容,这些细节就像影视剧里的‘道具’,很重要。”刘四喜介绍道。

“根雕创作耗时长、要求高,要耐得住寂寞,这也是根雕技艺传承难度较大的原因。”刘四喜说,自己带了40多年徒弟,很多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师傅,逐渐接过了他的衣钵。眼下,已“退居二线”的刘四喜除了继续他的民俗创作外,还经常活跃在学校、社区等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认识根雕、爱上根雕。(孔文进)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驻东岳村第一书记刘权伟分享这些年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与东岳村的交流合作(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