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莲香这天有点不一样,她把手伸进衣柜摸索,拽出来一件黄色的羽绒服,她扶着门框,顺着墙根,准确地绕过拐角那棵长着油亮叶子的发财树,好几天没出门的她准备下楼。
吴莲香不爱出门,作为一位视障人士,她不想麻烦别人,好像她一旦出门就代表着麻烦将随之而来。但无论如何,今天必须出去,她心想。
三天前,吴莲香接到营口市残联的电话。“‘光明影院’又要放电影啦!这次还是春节档的新片子呢。”接到残联的通知,她又惊又喜,想起上次“看”电影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吴莲香说:“我总是笨鸟先飞,电影两点开场,我十二点就准备出门了。”
吴莲香怕走错了路,耽搁了时间,“看”不到电影的开头。吴莲香说“光明影院”是专门为残疾人开设的电影专场,“有和我一样是视障的朋友,还有听障、肢体残疾人朋友,最主要是免费的。”
营口市“光明影院”由营口市委宣传部发起,虽然成立没多久,但仍然保持着每个月举办一次观影活动。最让吴莲香难忘的还是《长安三万里》那场,解说员秋红就坐在她的旁边,讲述着李白和高适的每一个动作。吴莲香察觉到秋红有一丝紧张,她看不见,但她感受得到。
说起这次讲解,秋红承认当时手心里全是汗。“第一次讲,难免紧张,生怕哪个地方说错,影响大家的体验。”秋红手里攥着黑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讲解词,勾勾抹抹,如同天书。
一首李白的《将进酒》,是第一场电影讲解的谢幕。秋红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但她收获了一群看不见她的粉丝,吴莲香就是其中一位。
“我记得吴阿姨,她当时坐在我的旁边,吴阿姨探着身子,耳朵朝着屏幕的方向,认真又入迷。”秋红说。秋红是营口市光明解说团的负责人,在每一次的解说电影之前,她都要反复去影院看好几遍,把镜头语言和演员动作都记录下来,用语言代替电影的叙事,让视障人士也能参与其中。
“那种感觉就像是终于有人做他们的眼睛。”秋红觉得,“光明影院”的诞生就像是铺设了一条盲道,视障人士的盲杖可以沿着这条“文化盲道”继续往前走。
吴莲香此时确实沿着盲道向电影院走着,在市残联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在电影开场前坐到了中间排的位置。秋红找到吴莲香,跟她说:“吴阿姨您旁边位置帮我占着,我一会坐您边上。”
吴莲香侧过身子,问秋红:“你是‘长安三万里’吗?”此时此刻,秋红觉得,叫什么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电影即将开场,王欢王勇夫妇正在折叠轮椅,王欢的轮椅是红色的,王勇是黑色,两个人是情侣款。
他们也爱看电影,王欢说喜欢看战争、刑侦这一类的,今天放映的《第二十条》是她喜欢的类型。“没想到‘光明影院’这次给我们看这个,这个电影我想看很久了,一直没机会看。”
让光明影院的受众们看同档期电影是营口市光明影院的一个目标,“很多视障朋友跟我说,他们以前都是‘看’那些被翻录好的老电影,每当听见别人在聊新电影,想插话都不知道说啥。”秋红说。
阻挡走进影院步伐的,还有许多障碍。王欢更关注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停车区、无障碍卫生间等,只要轮椅能到达,王欢夫妇俩就能摆脱一切阻碍。“我更希望大家把我们当成一个普通的自然人看待,不要因为我们两个坐着轮椅,就一直盯着我们看。”王欢觉得,轮椅是他们的腿,他们并没什么区别。
“爱电影,聚民心,每一个人都有享受电影的权力。”秋红站在屏幕前,说着观影事项。
在春风三月的尾巴,一群喜爱电影的人们陆续进场,灯光逐渐暗淡下来。“本次妇女节专场邀请到了女检察官、妇联代表以及100位残疾人朋友前来观影……”秋红在前面介绍,座位上有人拍照,有人比着手语,有人安静听着。
龙标登屏,电影开场。“刘文经的堂兄带着人开着大货车堵在了检察院门口,他们举着横幅,喊检察院的领导出来……”秋红侧身看吴莲香,发现她歪着头,听得入迷。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700万名视力障碍人士。他们由于视力受损或失明,无法像常人一样感受银幕上的焕彩光影,但他们对于“观影”有着更加热切的渴望。
“光明影院的出现,为视障人士打开了另一扇窗,可以让他们更自如地享受‘光明’。” 秋红说,通过“光明影院”项目,志愿者们为视障朋友投来“一束光”,也为他们带来了温暖。
吴莲香坐得很直,屏幕上的光影色彩,她虽然看不见,但吴莲香极力地拿秋红的声音和画面同步,不知道秋红在讲解蓝天白云绿树的时候,吴莲香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颜色。
如吴莲香自己创作的那首诗一样:“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吴莲香坐在影院里听着剧情起伏,她的眼睛里折射出来的,全是屏幕上的色彩。